改革是否必須補償現有利益群體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07:21 東方早報 | |||||||||
文/梁發芾等 2月25日,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一次研討會上,經濟學家張維迎強調,“改革必須補償現有利益群體,否則改革就進行不下去”。“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談得上補償”,“改革使得相對利益受損最大的應該是領導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來是農民”。
改革應該以什么為前提 改革必然是涉及全社會所有成員的利益再分配、再調整。這必然要求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參與到改革的進程中,通過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公平公正的博弈,確定改革方案。如果改革進程被各種“精英”或個別利益集團所主導,而其他廣大利益相關者被排除在改革進程之外,那么這樣的“改革”必然缺乏社會認同。 張維迎還說:“正確的觀點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則談不上尊重科學。”改革是對無效率或不公平的體制的調整,而調整決策的制定,既是一個需要從效率角度出發,進行衡量的經濟科學問題,也是從利益角度,從公平角度衡量的社會政治問題,一個需要廣大的利益相關者充分發表意見,參與決策的民主問題。利益的表達并不僅僅需要科學,更需要民主。精英們按照科學設計出來的改革思路,如果傷害了廣大利益相關者,不管它看起來多么“科學”,都會被民眾否定。 改革是以尊重公眾利益為前提,還是以尊重既得利益為前提?是精英們“科學”地閉門改革,還是尊重公眾意愿,進行民主決策?選擇不慎,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甘肅省蘭州市 梁發芾 要等到蛋糕做多大? 為什么只有做大蛋糕,才談得上補償?道理何在?進一步說,蛋糕做到多大才算大?而且,公眾是否能夠獲得自動的補償?再進一步說,蛋糕能否保持持續地做大?公眾是否具備獲得補償的足夠耐心呢?以上問題,不知張維迎教授有沒有進行考慮? 張維迎教授的這些奇談怪論所涉及的其實并非純粹經濟學領域的問題,它們更應該是社會學領域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發展經濟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也就使得經濟學家非常受寵,結果是經濟學家經常越界,把他們的影響力不恰當地擴展到其他領域,由此產生一些奇談怪論也就不為怪了。當幾個月前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批評“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時,有國內的經濟學家批評丁學良作為一個社會學者不應該就經濟學領域的問題亂發言。那么,當張維迎教授在社會學領域講這番話的時候,我們也希望經濟學家們最好只在他們所擅長的經濟學領域發言,而不要介入到社會學領域里來,否則只能給改革添亂。 河北省泊頭市 郭慶海 改革的阻力來自何處? 可以預見,張維迎的“改革受損論”和“既得利益補償論”一定會受到猛烈抨擊。筆者的態度是,張維迎的“改革受損論”不無道理,而他的“既得利益補償論”則值得商榷。 事實上,在舊體制下,哪個階層享有的不合理利益越多,哪個階層在改革中的相對利益受損就越大;相反,在舊體制下哪個階層獲得的合理利益越少,哪個階層在改革中相對利益受損就越小,而在改革中獲得的實際利益就越大。事實證明,農民是舊體制下的最大受害者,他們的既得利益最少,因此在改革中受損也最小。 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實現社會公平,如果在改革中,將某個階層在舊體制下的既得利益給予利益補償,則沒有公平可言,而且會讓人們懷疑改革的正確性。但改革受損者在改革過程中不支持改革,卻是毋庸置疑的。領導干部個人財產收入申報制度遲遲不能建立,公車改革長期不見進展,就很能說明問題。因此,明確改革受損階層就是把握了改革的阻力來源,這對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消除改革阻力,具有重大意義。 山東政法學院 李克杰 改革不是精英的學術問題 在仔細研讀了張維迎教授講話之后,發現他實際上構筑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因此“改革必須補償現有利益群體,否則改革就進行不下去”;“改革使得相對利益受損最大的應該是領導干部”,而“正確的觀點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則談不上尊重科學”。 的確,在學術研究領域,觀點的正確與否是不能通過投票來解決的。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張維迎教授在這里談論的根本就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公共政策!這一公共政策是一個涉及億萬民眾切身利益的公共問題。這樣的問題,只能通過讓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充分討論,最后在法治的框架內予以解決,只有這樣,才符合民主的原則、程序正義的原則,才能獲得社會公眾真心實意的擁護,才能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中國的改革確實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在這樣的時刻,我覺得我們格外有必要重溫一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一句名言,他老人家是這樣說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北京市空軍指揮學院 郭松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