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只增加68元 農民工真滿意如此工資水平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7日 09:49 燕趙都市報 | |||||||||
農民工廉價一直是個社會共識,農民工應該對此不滿才是?芍袊嗣胥y行近日針對農民工就業分布和收入的一項調查顯示:農民工對目前的工資水平竟然總體認可,不滿意的比例只有1/5。由于對工資水平的認可,74.1%的調查對象選擇2006年繼續外出務工。調查稱:農民工對收入持穩定樂觀預期,反映了就業環境的改善和勞動力價格水平的提高。(2月26日《工人日報》)
如此“樂觀”的新聞,我讀來卻有別樣的感覺。我特別擔心這個調查結果會成為許多企業主理直氣壯堅持低工資的理由:人家農民工自己都滿意工資水平了,別人也就別瞎起哄“打抱不平”了。 工資真的迅速提高到農民工滿意的水平了嗎?不久前一項調查還顯示,2004年我國農民工年均收入8000元左右,僅為城鎮工人的一半,企業把壓低農民工工資作為降低企業成本的主要手段;某地農民工的平均工資,從1992年到2004年12年間只增加了68元錢,扣除12年間的物價上漲因素,實際上收入在負增長———將心比心,如果你是農民工,你會滿意這樣的工資水平嗎? 撇除調查設置的問題,即使農民工在數字統計上顯示出較高的“滿意度”,從現實情況看,也有許多值得追問的隱情———甚至,連這數字也可能是一種信息不完整和權利困頓下的錯覺與認命。 評價勞動力價格是否體現了勞動力價值,當然需要足夠的市場信息,可農民工在這方面的信息是非常貧乏的。他們最多只能把“進城務工”與“在家務農”來比,這樣比較,進城務工當然劃算了。在當下的社會利益格局中,農民可說是處于最不利的地位,城鄉二元結構下純粹務農常常是虧本的。進城打工雖然廉價,但相比務農當然是一種改進———對低工資的“認可”很可能正是來自于與“當農民”的比較:價格再低,也比務農收入高。 另一方面,農民工總體認同目前的工資水平,很可能是權利缺乏下潛移默化形成的悲觀認知。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對自己的現狀表達不滿”是需要權利伸張來支撐的,如果一個人,“表達”了而并不能改變什么,那么他在預期上就會趨于保守和悲觀。在工資問題上,農民工缺乏與企業進行博弈的能力,常常只有消極接受的份兒。工資水平實際很低,而農民工仍“滿意”,這是對自身權利“資本”一種務實的認知:從農民工眼下的權利看,城市不設門檻、老板能收留、年終能發工資就很不錯了,更高工資只是一種“提都不敢提”的奢想。 工資水平很低,農民工卻表示“滿意”,這并未彰顯什么進步,而暴露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問題。千萬不要把農民工這種基于信息和權利不足所表達出的“滿意”,誤讀為真正的滿意,并作為“拒絕提高農民工工資”的理由。 曹林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