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產業化是否催生了教育惡之花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7日 07:37 中國經濟周刊

  “學生不堪重負、家長無可奈何、學校滿腹委屈。”是目前中國教育的尷尬現狀,教育產業化并未如當初盛譽的那樣會結出好果,倒是一輪輪的聲討讓人們反思:產業化會把中國教育引向何方?今天為人詬病的各種教育問題難道真是它結出的惡果?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北京報道

  報道

  2月19日,一則“發改委曝光八所亂收費院校金額總計2270萬元”的消息均被各大網站作為重點新聞放置醒目位置。一時間,網上輿論嘩然,幾萬網友網上跟貼,甚至引來無數網友舉報自己知道的教育亂收費學校名稱、收費項目及數額。

  曝光學校第二天迅速做出了反應,出乎很多人預料的是,竟然有一半的學校覺得自己冤枉,南京

審計學院不僅發出“胡扯”的憤怒,院長甚至被曝已進京討說法。不過記者電話打至該院,宣傳部門已全天不停地占線。

  與此同時,正在人們紛紛猜測曝光學校亂收費的為什么是發改委而不是教育部的時候,學校的主管部門教育部保持的沉默則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滿。記者就此事采訪的某高校教育專家更不想對此事予以置評。他說,都是自己家的事,是兄弟院校的事,教育部怎好打兒子?我們又怎好說兄弟呢?他說,高校已不屬義務教育階段,而義務教育階段的收費問題的確應該被高度重視。畢竟,世界上只有中國存在義務教育收費的問題。

  22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出面表示,這些在第三次全國教育收費專項檢查中被查出的學校亂收費問題,教育部非常重視,已責成有關省份教育部門和學校嚴肅對待,認真核實,切實整改。

  23日,包括態度強硬的南京審計學院在內的八家學校全部承諾整改,至此,亂收費問題似乎開始告一段落。

  如今,教育亂收費已成為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甚至被許多人視為目前壓在人們身上的新“三座大山”(醫療、教育與住房)之一。黨中央、國務院對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可謂非常重視,為治理教育亂收費,教育部幾乎年年要發通知甚至緊急通知,可是,學校的亂收費問題似乎并未減輕,更有大批網友發出擔憂,查處亂收費是不是每個學期開學時必刮的一陣風,刮過后學校依然如故呢?況且,為什么教育部的三令五申,會遭到學校們或明或暗的抵制?那些亂收費的學校怎么就有了各種底氣乃至不認賬的勇氣?

  而隨著各地新學期的開始,家長們的錢包已經又開始大放血了。

  家長:

  義務教育了,咋還每學期7000元

  2月20日,起了個大早的楊女士,揣著7000元錢沒敢有一絲耽誤地趕往女兒的學校。今天是學校開學的日子,也是她給上初中的女兒交學費的日子,“7000元,我已經交了好幾年了,雖然有些貴,但沒辦法啊,孩子的教育哪敢耽誤啊”。楊女士對《中國經濟周刊》感嘆著。

  這所北京某重點高中和某集團合作創辦的學校,盡管沒有宿舍和食堂,卻還是因為沾了該重點高中的名氣而讓楊女士心甘情愿地做了這樣的選擇。不過,當記者問起是否知道學費的去向時,楊女士卻一臉茫然。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能夠進入這個學校學習已屬萬幸,哪里還會去問錢花在哪里?

  在高校高收費受到普遍質疑的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家長為孩子的教育投入亦成為每個家庭的一筆巨大支出。2月17日,單位串休的哈爾濱市民王先生來到了離家不遠的電腦城,為家里的電腦配置了一款價值2000元打印機。孩子去年上學以來便肩負為孩子出題責任以及做各種老師要求的卡片的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每次去打字社的不方便。而之前不久,他已經為孩子配上了一款價值1500元的電腦用小學生教材同步訓練軟件,面對老師要求的輔導學生的任務,工作繁忙的他和愛人幾乎無法勝任。

  王先生在電話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算上孩子業余學的那些特長班,每個月僅僅孩子的教育支出就在700元以上,很多都是超出正常的學校教育范疇的。他現在只慶幸自己住在重點校的學區內,讓他省了一大筆擇校費。

  其實,像楊女士和王先生這樣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超額支出的家長還大有人在。有些家長甚至使用了極端方法。哈爾濱的朱女士,孩子還有兩年上小學,為了跨地區上重點學校,她花了15萬元在重點校附近買了一處面積28平方米,房齡已經超過20年的二手房,這樣她就可以把孩子的戶口落過來免交擇校費了。

  據了解,在許多城市,教育支出在家庭中所占比重的上漲幅度越來越高。在零點調查公司與指標數據網近日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研究報告》調查中顯示,城市、小城鎮、農村的貧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窮是因為“有孩子要讀書”。從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擁有就學階段孩子的農村家庭教育花費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鎮家庭中,這個比重也分別達到了25.9%和23.3%,有的地方甚至超過40%。

  對許多家長來說,給孩子交學費正如同醫院收治療費,不可能去討價還價,說多少就是多少。盡管如此,沉重的學費還是引起越來越多的質疑,學校,這個教書育人的地方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學校:

  亂收費不該全怪學校

  亂收費早就成了全社會對教育的一致詬病,多年來都居投訴的榜首。許多家長認為教育甚至教師職業已經成為暴利行業,對此,許多老師滿腹委屈。

  北京的許老師在從普通高中轉到重點高中之前,每個月的工資只有2400元左右,這在北京一點也算不上高工資;在哈爾濱某市重點高中任教的顧女士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500元左右,學校是有許多擇校生,但是收來的錢并沒有分給老師做福利,而是用在翻建新校舍了;一些鄉鎮學校的老師工資不僅低,而且還常常被拖欠。

  老師沒有獲得高工資,那學費究竟去了哪里?

  哈爾濱某中學校長齊樹無奈地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說學校是暴利行業,將亂收費的板子打在學校有失公允。現在的校長是個苦差事,許多學校財政撥款中的95.95%用于人頭費開支,公用經費主要靠學校自籌解決。如果不是重點校,有些學校甚至連冬季的取暖費都不能保證。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只給政策不給錢,教師的政策性補貼也有相當比例需要學校自籌;而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高標準普及,硬件設施更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教育經費缺口很大,不少學校連維持日常運轉都困難,甚至靠借貸度日。

  據悉,一直以來,中央政府只承擔全國教育投資的9%,省級財政承擔13%,合計只有22%,而國家投入的9%大部分進入國家直屬大學,省級財政的13%大部分進入省屬大學和部分中學,剩下的絕大部分投入需求下達到下級財政。可是各級財政又在做什么呢?

  教育部原副部長張保慶的一番坦言或者可以給出答案。張保慶說:“我調查的結果是,中小學亂收費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亂收費。不是學校在亂收費,都是地方政府逼著學校亂收費。”

  齊校長對《中國經濟周刊》說,現在學校日子過的好壞要看校長的公關能力和賺錢能力。因此,校長要身兼數職,安心抓教學幾乎成為不可能。他認為,教育投入不僅嚴重不足,又嚴重失衡。好學校有充足的經費,可以吸引好的老師和好的生源,好的生源又可以帶來好的聲譽,再吸引好的老師好的生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但是非重點校經費嚴重不足,老師和生源嚴重流失,最后又形成了惡性循環。

  為了弄錢,現在還流行一種所謂的“校中校”。就是在原有的公辦學校里邊又辦起了民辦學校,而且集中在一些名牌學校里面。因為只有這樣做才有高收費的吸引力,教育界把這種情況叫做“名校辦民校”,而老百姓把這種學校稱作“校中校”。楊女士的女兒就是上的這種早已失去義務教育意義的校中校。據了解,這種“校中校”在全國普遍存在,在實行五獨立(獨立校區、獨立法人、獨立招生、獨立財務、獨立發證——記者注)的情況下,是國家允許辦的,用來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校中校還解決了一部分家長的擇校無門和推也推不掉的各種關系。

  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季鑄教授曾表示,早在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有規定:“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本世紀末達到4%。”

  “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一直沒有達到4%這個比例。1991年至今,中國經濟平均增長9.7%左右,但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只有2.6%。”這個投入在亞洲幾乎倒數第一。多數專家認為,公辦民助的所謂校中校雖然解決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但這也是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根源之一。

  素質教育:皇帝的新衣?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愿意選擇做某件事,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人們認為做這件事會給他們帶來某些好處,從而滿足他們的需求。教育在現實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正扮演著這一重要的被期望的角色。因此,當巨額的教育投入沒能帶來預期的收益的時候,那種對教育的高期望必然帶來高失望。而這樣的失望卻不僅僅來自于家長。

  齊校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現在提倡素質教育,講究“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無錯論”、“不允許開除學生”等等,使得老師根本放不開手腳去教育學生,素質教育淪為了“遷就型教育”。

  在采訪過程中,許多老師向記者抱怨,學校實行學生給老師打分的制度,結果,不管束他們的老師居然得票第一!而那些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的老師卻不斷地被學生告黑狀。一些教師甚至斷言,“素質教育”的實行,造成了一些學生品德的淪喪。

  素質教育近年來一直像皇帝的新衣一樣被有關部門推崇著,但是,變味的素質教育卻無人喝彩。

  以“減負”為例,政策出臺后,作業泛濫現象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目前,小學生的作業量大都多于國家規定的半個小時,初中生的作業量也多在1.5小時以上。有些學科還常要求學生上網查資料,寫專題報告、實驗報告,或要求學生制作課件等,所花的時間非常之多,精力之大甚至超出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范圍,逼的家長頻頻上陣幫忙。

  嚴重的課業負擔使得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班所有的學生都帶眼鏡,開運動會的時候,很多男生不等跑到終點就轟然倒地。一些跳山羊等鍛煉協調性的體育課內容已經無奈取消了,學生身體素質近年來眼看著下降到了極點。”許老師無不擔憂地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一方面是家長們掏出大把血汗錢建成的各種體育設施,一面卻是在素質教育下越來越體弱的孩子;一方面是孩子與家長的不堪重負,對學校的抱怨指責,另一方面卻是學校不得不為教育經費發愁……如此種種,中國教育問題又怎是亂收費一個問題所能概括,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或許學校這個人們眼中曾經的神圣凈土已經失去了往日顏色,而教育產業化產生的效應或許才剛剛開始。

  對話

  學校亂收費 誰該挨板子

  主持人: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

  嘉賓:

  丁小浩

  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齊樹

  哈爾濱某中學校長

  許青

  某大學附中教師

  某家長

  學校亂收費 教師很無辜

  《中國經濟周刊》:近年來,在許多省市開展的行風評比活動中,教育行業的排名總是居后,而且常常被人盯住不放,動輒受到嚴厲指責,教師素質和職業道德等問題更成為媒體的熱門話題。這次,發改委曝光學校亂收費再次成為人們詬病教育的一個導火索,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國教師、中國教育?

  齊樹:教育亂收費已成頑疾,不是一個學校,一個地區,一個省份的問題,而是全國性的普遍現象。但目前大家最應關注的是根子在哪才對。以亂收費來指責學校,本身就有失公允,因為許多收費不僅是有關部門正式批準的,而且一些學校超額收學生大多是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默認。如果學校是重點校,大家擠破腦袋往里鉆,就是花了很多錢,也不會去舉報。如今,教育經費不足就靠一些創收來補,出租學校作辦公場所的事層出不窮。據了解,年初國務院通過的《義務教育法》已經將“義務教育人民辦”變成了“義務教育政府辦”,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許青:社會總是對教師道德水準要求較高,當教師中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問題時,人們便不再會把這些問題當作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常態問題來看待。于是,表現杰出的教師,被認為本該如此;有些毛病的教師,問題的嚴重程度就被擴大化。

  相比較而言,教師的工作強度是極大的,目前,我周圍的很多教師都保持著自己身邊的這塊凈土,也在盡最大努力教育好學生,很多老師表達著同一個心聲,那就是看見自己的學生在進步,比家長送多少禮都高興。如果社會不分青紅皂白只是一味的詆毀教師,就太令大多數教師寒心了。

  家長:中國教育發展到現在,很多問題都出現在產業化上。這次讓教育亂收費曝光的為什么不是教育部就值得人們深思。學校收費審批的權利不在發改委 ,文件有國家的,但是也有省里面的,還有市里面的,我們那里擇校時不僅有明文規定,還要找很多接洽人。發改委怎么就知道這些學校是無憑無據亂收費?學校當然要不認賬了。教育成本來源和教育投入的關系不解決 ,這種現象肯定會一直持續下去。并且會永遠大量的出現權利尋租。教育盲目產業化到頭來是在毀滅我們的未來,激化社會矛盾。

  政府應承擔投入責任

  《中國經濟周刊》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投資目前占到家庭總收入的三成還強,甚至一些貧困家庭要舉債投資子女的教育,一方面是對教育的重視,另一方面是越來越沉重的教育費用,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齊樹:在國外,基礎教育的投資全部由國家負責,校長根本不用操心錢的問題。中國的好多校長卻是既要搞關系又要會要錢,弄不好還會被當成替罪羊下崗,日子是很難過的。如果不從體制上根本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抓再多的亂收費者都于事無補。如果教育由國家足額投入,學校又何必把投入不足的責任轉嫁到老百姓身上?解決的辦法就是真正讓政府承擔起教育投入的責任。

  家長: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支付在學校學習知識、技能和觀點的費用,目的就在于使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有個好的職業、聲望和地位。當然也就希望通過對教育投資獲得豐厚的回報,同時,別人都在投資我們也不敢不投。雖然從個人經歷來看,成材與否往往是個人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只要重點學校存在一天,我們就會去為了孩子追求它,即便我們要為此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

  丁小浩:1985 年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后,城鎮義務教育財政負擔主要由地方政府(主要是縣、市政府)承擔,為彌補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我國城鎮實行多渠道籌集教育資金的義務教育投資管理體制,家庭負擔成為我國城鎮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雜費、書本費等各種接受義務教育所必需的費用;為了接受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而投資的擇校費等;家庭為了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而投入的興趣班、家教等課外輔導費用。這些都導致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分配,存在著城鄉之間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同區域之間以及同區域內的不同學校之間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同經濟和社會階層之間占有的義務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這種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又反過來加劇了我國不同階層家庭教育支出的更大差異。而這個高負擔時期少則持續9年,多則持續16年甚至更長。因此重視這樣一個城鎮居民家庭經濟負擔的特征,對于制定城鎮教育財政政策,減少貧困,提高廣大居民的福祉是非常有意義的。政府應該逐步降低直至取消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這對于減輕城鎮居民義務教育的經濟負擔將起到巨大作用。 而義務教育作為一種基礎性的國民教育,政府應堅持公平的理念,努力保證在起點階段為每個公民提供盡可能公平的教育資源。因此,政府應該努力采取措施,減少薄弱校,縮小校際之間在辦學質量上的差異,進而減少家長的擇校動力。

  (文中教師及校長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8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