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與農村金融機構接頭僅有政策還不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6日 10:47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歐陽曉紅 程志云 北京報道 一方面出臺的政策要支農,一方面參股的股東要收益,5—10年間要建成現代金融企業的鄉村社區金融機構能如愿嗎? 2月21日公布的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表示,允許私有資本、外資參股鄉村社區金融
但在農信社、外資及私人資本對這份文件的不同解讀中,卻流露出對鄉村金融機構發展的觀望與顧慮。 外資訴求與支農政策 “保證資本金充足、嚴格金融監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的前提下,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私有資本、外資等參股。”而在一號文件作出此決定之前,銀監會就已為農信社定位——在5-10年間建成現代金融企業,最終成為商業銀行。 2月20日,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全國的合作金融監管暨改革工作會議上就稱,農村合作金融要爭取用5至10年時間,分期分批逐步過渡到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機構,以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兩天后的2月22日,銀監會開始全面啟動農村信用社貸款五級分類工作。 文件的出臺以及金融管理部門一連串的舉措,無不顯示鄉村金融機構改革的刻不容緩。而促其快跑的首當其沖的生力軍,似乎就是外資與私人資本。 但目前看起來,這股生力軍要參與農信社的改制還不那么強大有力。 浙江省一位農業合作銀行負責人說,實際上地方信用社和農業合作銀行是否引入外資,更多要看省聯社的態度和農信社改制的情況而定,“引入外資的不同訴求點在于,外資是講究收益的,更多是從股東利益方面考慮,一些情況下,他們的利益甚至可能會和農信社支農的政策背景產生摩擦! 他告訴記者,實際上,就浙江本地而言,由于金融是稀缺資源,本身并不缺少資金。農村合作銀行的資金基本上是來自于民間,很多老板都找各種關系來入股農村合作銀行。引入外資的好處首先是可以為銀行帶來品牌效應,其次,也可以帶來更科學的管理水平。 而一位中部省聯社人士則認為比較困難,因為目前西部農信社改革本身遇到一些難題。 他解釋說,前幾年,一些城信社和合作基金會出現風險的時候,大量拆借農信社資金補窟窿,造成大量壞賬。這些問題都影響到目前的農信社改革。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象外資在國內農信社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會愿意為這些改革成本買單!耙虼,首要問題是地方政府與中央緊密合作,幫助農信社改造機制,解決資金問題。只有達到這一步才能真正引入外資! “要與國際資本接軌,企業所有的表現、公司治理結構、財務業績、未來的整個盈利都要跟國際的標準比較,而比較將帶來壓力!币晃粯I內人士稱。 值得一提的是,據了解,全球排名第20位的大銀行——荷蘭合作銀行,也是全球開展農業小額貸款最多、最為成功的銀行,在2006年1月,它與IFC(國際金融公司)、杭州聯合銀行三者間簽訂了初步協議:荷蘭合作銀行將聯合IFC總共入股24.9%的股份進入杭州聯合銀行。 其中,荷蘭合作銀行收購杭州聯合銀行14.9%股權。事實上,這家荷蘭合作銀行已于去年12月與遼寧省農村信用社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也是遼寧省副省長魯昕05年訪問歐洲的重大成果之一。魯昕樂觀地表示,2006年4月,遼寧誕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資金融機構,也許正是與荷蘭合作銀行簽署協議的遼寧農村信用社。 此前,荷蘭合作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戴蕙女士也曾表示,先參股某試點省份的農村合作銀行,長遠目標是通過聯合,使其具備規模效益,以同其他同業競爭,然后再把成功的經驗擴大到中國更多地區。 僅有政策還不夠 荷蘭合作銀行的首開先河,顯然是看中了中國新農村金融發展的廣闊前景與潛在收益。 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末,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含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資產總額37,206億元,其中各項貸款余額22,008億元(占全部金融機構的10.9%),總負債35,553億元,其中各項存款余額32,626億元(占全部金融機構的10.8%),所有者權益1,653億元,在各項業務發展的同時,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明顯有所改善。 雖然外資或私人資本參股于其中的收益可能一時還無法量化,但無疑已若隱若現了。 “對外資來說,一般性的并購多是關注市盈率,而金融類公司看的則是市凈率(股價與賬面值比率),內地金融市場仍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市場潛力巨大,增長性更強,因此估價肯定會比開放性的競爭市場要高一些!避泿燔涖y金匯投資銀行業務總裁、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專業考試委員溫天納教授說。 他告訴記者,此外,外資參股內地金融類公司,也有希望與中資金融類公司建立起特別的直接或間接關系的考慮,以期今后自己在內地的公司可以利用中國的網絡發展自己的業務;對外資入股來說,入股中資金融類公司更多的是一種投資機會。 他認為,在現有外資入股中資金融類公司的熱潮中,特點之一是一些中小型的金融類公司,其合作伙伴反而是一些國際知名的跨國金融機構;而國有的四大商業銀行,其入股的外資伙伴卻主要是大型的投資銀行,或是區域內并非特別著名的外資金融機構。 “應該是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吧,因為2006年之后,中國金融業將徹底放開,如果四大商業銀行把自己強勢的本地網絡拱手相讓,與外方共同進行經營,會有‘引狼入室’之嫌,因為國際知名的跨國商業銀行遲早會直接來中國拓展業務,和四大行直接競爭,”溫說,“因此,目前的安排還是比較符合中方的利益考慮。” 但目前一些外資入股時,希望有中國政府的擔保背書。這顯然是外資金融類公司對投資中國的風險考慮。 在溫看來,對外資而言風險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地金融類公司的企業管理問題;其二是呆壞賬問題——即中國當前金融業的最大難題,究竟目前金融機構的貸款中尚有多少還沒有處理,是外部投資者最想知道的。 融勤國際中國區總裁融孫紅偉則表示,融勤會按照中國信貸試點省份優先合作的流程,間接或逐步參股中國鄉村金融機構。融勤國際內部的特別調研小組,認為去年至今年中國金融改革力度前所未有的大,這令其加快了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關注。 事實上,融勤國際已經在間接參與中國金融市場,如幫助中國城商行尋找到戰略投資者。據孫透露,融勤具體關注與商榷過的省份有四川、河南、浙江、江蘇、湖北,甚至東北。 而在“尋寶”與“嫁接”過程中,孫也感受觀念與制度設計缺陷的無奈。“因為針對整個中國,越是作為戰略投資者性質的介入,希望各個層面做得完好,就越會慎重。但在可能的時候,我們定會‘出手’。”孫說,“當然,僅靠政策與文件出臺還遠遠不夠! 也有國際資本表示,此文件無疑更優化了中國的投資環境,外資可供選擇的投資領域更多更廣了;雖然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行為,但在大環境看好的情況下,投資與否只是時間問題,畢竟今天整個世界都在注視著中國。 江西民營龍頭農企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告訴記者,目前面對農村,還有不少金融業務并沒有真正開展起來,像對農戶的支持等;光有中央政策還不行,基層的操作得到位,即下面的金融系統配套工作得跟上,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與其配置,投資者看不到清楚的收益回報,還是無法參與。 “不過,若是掃除了一切現實障礙與政策瓶頸,我們還是很樂意參股鄉村金融機構當中去的。”他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