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組織新角色之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5日 18:08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李媛 日前,機電商會法律服務中心成立。該商會宣稱,他們將免費為會員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這個服務中心是在原有的法律服務部的基礎上改組而成立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服務中心應該是目前國內第一個由行業組織發起成立的法律服
這個做法堪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國內中介組織中尚屬首創。想想那些大企業不僅有完善的法務制度,還有專業的法務人員,這些專業法律人員有著長期從事外貿業務、國際糾紛處理的實踐和理論知識,通過參加法律中心顧問團的活動將這些大企業的法務人員組織起來,一方面可以加強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對行業內的重大法律問題共同討論,為政府獻言獻策。 從這一點上說,行業組織為會員服務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一直以來,我國的行業組織的作用發揮得并不是很理想,而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應該形成政府、企業、行業組織三元化結構,政府和企業之外的巨大空間中存在著無數的行業組織、行業協會、工會。他們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剛性的且互相牽制。在美國有70%的企業參加了一個行業協會,40%的企業參加了四個行業協會。 雖然近幾年,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摩擦和爭端猛增,一些商會和協會也會組織會員企業積極應對。但是往往是“來一個打一個”,這方面仍然沒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尤其是溝通機制,體現在立法上就是經常是草案出來之后開始通過行業組織征求意見,但實際上,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應該可以經常性地在立法之前反映上去。再有就是WTO與國際貿易法律規則、國內外經濟合同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國外技術法規、經濟糾紛的調解、行業標準制訂等多個領域的服務也沒有一個有效地機制,在新形勢下,行業組織應該重新考慮自己的角色,探討如何能夠讓各會員企業與政府之間,會員企業之間真正地加強溝通,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來共同應對國際規則的挑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