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凸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13:49 新經濟導刊 | |||||||||
除了將繼續呈現“高位趨穩、穩中趨降”態勢,2006年的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企業利潤增幅回落、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新問題 2006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預計年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9%左右,宜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深化關鍵領域改革,著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預計消費價格漲幅低于3%,投資增幅可能略低于2005年,消費增幅會略有提高。推動我國經濟快速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打好開局基礎十分重要。鑒于經濟走勢趨穩,宏觀經濟政策宜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政策力度既不擴張,也不緊縮,注意做好預調和微調。2006年宏觀調控主要預期目標可定為:經濟增長8%,消費物價漲幅控制在3%左右,保持投資穩定增長,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重視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同時,切實深化關鍵領域改革,著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把發展的重點轉到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和國民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上來。 經濟運行新因素 一是國內民間投資日趨活躍。2005年1~8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達到27.4%,比年初回升3個百分點左右。但是,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投資累計增速只有11.7%,而上年同期是57.8%。此外,2005年1~7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比上年同期下降3.4%。在這種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體增速并沒有大的下降甚至還有回升,表明國內民間投資增速迅速提高,對保持投資穩定增長起到主要拉動作用。 二是區域經濟發展速度有漲有落,出現一些新態勢。2005年以來,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總體上快于沿海地區;而在沿海地區中,北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總體上快于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區。2005年1~8月,中西部地區內蒙、江西、山西、安徽、河南、湖南、廣西、四川、青海的工業增速都在20%以上。北部沿海的山東、河北、天津的工業與投資增速也大都高于南部沿海的廣東、浙江等地區。雖有部分省市經濟增幅回落,也有部分省市經濟增速加快,總體上保持了經濟穩定增長。 三是我國出口產品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彰顯。即使面臨新的紡織品配額限制和貿易摩擦增加,出口快速增長的態勢在短期內仍將繼續保持。 值得關注的新問題 原材料行業產能過剩凸現,企業虧損增加。鋼材、電解鋁、水泥和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尤為嚴重,引起價格和利潤大幅度下降,虧損迅速上升。2005年1~9月工業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53.1%。目前工業企業庫存水平上升過快,與1993年經濟過熱后的情況十分類似。從2004年3季度到2005年上半年,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占用增速均在20%左右,6月份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占用已達到11549億元的歷史最高水平。這些情況說明,隨著投資和工業增速回穩,我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漸突出,一旦內外部需求繼續回落,容易影響經濟平穩增長。 中國應對國際高油價沖擊的機制尚不健全。國際油價變動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普遍認為低油價時代已經結束,高油價時代已然來臨。據分析,國際油價區間將從過去的10~40美元/桶上漲到40~80美元/桶,未來的長期均價會在50~60美元之間。2006年國際油價會繼續保持高位,將以70美元為中軸,特殊情況下(如庫存水平較低)可能漲到80美元甚至更高。目前我國對成品油實行政府定價,國內油價大大低于國際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國際高油價向國內經濟體系傳導。如果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國際高油價完全傳導到國內,必然會提高生產成本,帶來通貨膨脹壓力,并導致經濟增長減速。但是,如果國內石油價格長期扭曲,顯然不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轉變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也不利于增強整個經濟應對高油價沖擊的能力。在國際油價不斷走高的情況下,我國長期人為壓低成品油零售價格,實際上積累了大量風險。這種定價機制已難以為繼。同時,國內外巨大的石油價差也會引起國內石油企業囤積居奇,大量出口,人為加劇供求失衡。2005夏天,廣東一度發生的成品油荒已經凸顯了這個矛盾。根據入世承諾,2006年底我國將全面放開成品油市場,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已迫在眉睫。 國際收支失衡成為我國經濟長期增長的不穩定因素。2005年以來,貿易順差大幅上升,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疊加,國際收支出現明顯失衡。上年1~9月,出口增速高達31.4%,進口增速大幅回落,僅維持在16%,比前兩年進口增速均回落20個百分點以上。9月底貿易盈余已達683.3億美元,全年貿易盈余可能超過900億美元。貿易盈余迅速擴大,加之資本項目保持凈流入,引起外匯儲備增加過快。到2005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7690億美元,預計全年外匯儲備將達到8200億美元左右。 貿易順差之所以迅速擴大,一是一般貿易出口增長強勁,而一般貿易進口放慢。二是跨國公司為降低成本,加大在中國采購力度,使加工貿易順差擴大。三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主要由貿易順差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會造成以下負面影響:一是短期的巨額貿易順差加劇長期的國際貿易摩擦,從而影響我國對外經濟乃至經濟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二是巨額外匯占款導致基礎貨幣投放過多,給貨幣政策操作造成困難。三是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于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 此外,農民融資困難,私人關系借貸仍是農村融資的主渠道,農民容易背上高利貸包袱。免征農業稅以后,農村公益事業發展面臨難題,農民負擔仍然沉重,農民增收難度加大。 (稿件來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