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實名制的硬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13:39 新經濟導刊

  文/ 北冥魚

  從“儲蓄實名制”,“股票交易實名制”,“高校BBS實名制”,到“手機實名制”,騰訊QQ群“實名制”,再到“看病實名制”,甚至醞釀討論之中的“火車票實名制”、“網游實名制”……摻雜著公眾的不安及輿論的質疑聲,各項“實名制”終于漸次塵埃落定。

  現在需要“實名”的地方特別多,近來又有媒體報道說,為了遏制炒房,建設部將落實商品房預(銷)售合同聯機備案和實名制購房制度。建設部稱,此舉是為嚴肅查處內部認購、違規促銷、囤積房源、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及防止某些人將買房當作洗錢手段而規定的購房制度。

  建設部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能夠穩定

房地產市場,為了能夠讓更多的老百姓買到“價優”的商品房。但是,建設部不要忘了,如同
股票
交易實名制、如同手機實名制,以及所有的實名制,也許是股市治理、違法短信治理的一個“捷徑”,但是終究逃避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命運。

  “實名制”防得了“君子”,卻防不了“小人”,建設部用“購房實名制”遏制炒房,是經不住任何推敲的,“購房實名制”也免不了用別人證件照樣買N套房,然后從中獲利,對于炒房者而言,這并非什么難事。

  而且,建設部的這項政策,甚至面臨打擊房地產適度良性投機的尷尬境地。

  在市場監管中,我們已經盲目迷信上了“實名制”。“儲蓄實名制”的推行,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阻擊腐敗、防止

金融詐騙,完善個人財產申報制度,但由于無法鑒別儲戶證件真偽,以及大量的假冒身份證、借用身份證,“儲蓄實名制”名難副實。我們須知,“實名制”僅僅不過是一個技術手段,它可以治標,卻不能治本。

  我們已經在嚴重透支“實名制”。而“實名制”風風火火實施的背后,則是社會信用的缺失。

  因信用缺失嚴重,全國每年因各種失信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元。各行各業施行的“實名制”,是在耗費大量財力重建社會信用體系,又在另一方面加大了社會交易的成本。

  “實名”就意味著沒有隱私,這是“實名制”的硬傷。人是不能沒有隱私的,既稱隱私,自然是不可為人所知的,尤其是不能為熟人所知的。無論是BBS的實名也好,還是網游的實名也罷,以及購房投資的實名,當事人存在這樣一種動機,即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有一種被人尊重的隱私需要,而過份的“實名制”正在透支這種需要,正在扼殺這種需要。

  “實名制”的推行,應該在行業監管、社會需要和個人隱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監管當局總是對“實名制”抱有無限的期望,“實名制”似乎成了政務透明、公開、有效管理的代名詞。然而,“實名制”并非什么靈丹妙藥,社會信用體系未能有效發揮作用,行業監管部門屢屢在“實名制”上做文章,是在透支“實名制”,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82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