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亂收費還能算潛規則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10:03 紅網 |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9日曝光8所教育亂收費學校的消息公布后,竟有一半的學校不予認賬。南京審計學院要“申訴”, 太原市教育局稱發改委“誤判”,西安美院稱收費經審批,奉化則干脆否認奉化中學有亂收費行為。(《新京報》2月22日) 發改委查處亂收費的行為遭到如此大的反彈,恐怕是人們始料不及的。評論大多認為,這些學校之所以不認賬,甚至斥發改委為“胡扯”,是因為教育亂收費的潛規則在起作
吳思先生曾指出,潛規則的要點是一個“潛”字,不能拿到桌面上來,見不得陽光,只能是私下的交易。試看如今的亂收費行為,已經不能稱為見不得陽光的私下交易了。越來越多的亂收費都是公開進行,甚至得到了政策的認可。 比如說,很多收費標準在中央看來是違規的,地方上卻有紅頭文件作為依據。太原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稱,太原五中高中招生收費依據的是山西省教育委員會、省物價局、省財政廳“從山西教育的實際出發”于1999年發出的通知。西安美術學院院辦主任李敏說,學院去年招生收取的學費標準是經過陜西省物價等部門同意的。 再往深層次說,有些亂收費本就是現行政策的必然結果,比如說點招政策。國家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每年留有一定的機動招生指標由學校自行掌握。既然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已經被點招政策打破了,那么鈔票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次優的選擇,比之照顧各種“關系”更符合社會公平。每個點招生多交幾萬元的贊助費,說到底不過是主管部門縱容招生指標進入市場交易的邏輯后果。因此每個學校都公開這么做,并不把它看作亂收費,被查處的學校反而覺得“難以理解”。有些地方的“土政策”也在公開幫亂收費“洗錢”——將重點學校的擇校費收繳一部分,再根據需要分發到基礎薄弱的學校,亂收費由此獲得了正當性而變成合法收入了。 不僅如此,政府查處亂收費的做法也出現了認可既成事實的傾向。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從今年開始要向超出規定之外的擇校費、贊助費進行征稅。這項政策很快就引起了人們的爭議,被看作是亂收費的合法化。我們姑且不談理論上的定性問題,從操作層面來說,但凡查處出來的亂收費都是要退回給學生的,如何對其征稅呢?假使無法退還,是不是也該全部上繳呢?征稅怎么看都像是稅務部門從亂收費中分成,是對現實的認可。 亂收費從本質上說,是學校對政府規定項目以外的收費按照市場行為來執行。學校使用教育公共資源,以市場價格出售給教育需求者。公共資源被資本化,當作私有資源按照市場價格出售了。在政府只放開教育需求,卻沒放開教育供給的背景下,這樣的收費有很大的市場。收費能讓教育供給體系中所有的主體都獲得利益,從而形成了自我強化和鎖定的“路徑依賴”,越來越多的政策偏向于維護而不是查禁這種“市場化”行為。結果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正常收費和亂收費的界限何在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教育亂收費已經不能算見不得陽光的潛規則,更像是得到政策認可的制度化安排。 (稿源:紅網) (作者:莫林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