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安全不該用外交辭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13:52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 五岳散人(知名網友) 最近在讀些關于外交方面的書,除了外交故事令人有看《007》系列電影之感以外,外交人員說的話也很有意思:明明是懷著直接把對手腦袋按到煙灰缸的心思,嘴上還一般都會說“我很遺憾”什么的,弄得國家之間互相勾心斗角這事特別紳士。當然,也就特像《007》。
結果今天早上一看新聞,差點以為自己點擊錯了,沒注意進到了國際新聞頻道。因為我們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就最近被曝光的博士倫隱形眼鏡護理液問題進行了表態。話是這么說的:“食品藥品監管局對這一事件有所了解且非常關注,目前已與博士倫公司進行了溝通,今后將繼續關注該護理液的使用情況并依法加強監管。” 這話就有很紳士的感覺,而且很“外交”,除了沒多少信息含量外,整個話找不出毛病來。而博士倫這次出的問題,是它的產品有可能導致使用者患上真菌性角膜炎。這毛病未必有多嚴重的后果,但總是一個威脅到公眾健康的問題。如果這是國家之間或者有其他利益牽扯也就罷了,對一個企業有可能威脅公眾健康的問題,用這種外交辭令有什么意思呢? 很遺憾的是(這話耳熟),好像食品藥品監管局對待國內的企業,并不經常使用這樣優雅的外交辭令,一般都是用“調查整改”什么的。這倒是讓我有個小疑問:我們是不是對這些外國的大公司實在好得過了頭?以至于他們要是出了什么問題,我們這里的監管部門,要動用外交辭令來謹慎發言呢? 自從改革開放以后,各種國外的企業都在中國生根,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大公司生產的產品也就多,多了就可能出麻煩。但很多時候,在中國的國際性大公司出了毛病,很少受到嚴厲的追究。 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們這里的法律法規正在完善中,大概情況就相當于掛著“施工中”的牌子。人家合理利用你的規則漏洞,遵守你的低標準。如果消費者明白了這個公司在本國或者其他發達國家遵守另外一個標準,也對這種行為沒什么辦法。畢竟你這里規定半斤是八兩,就不能怪別人也用這個秤。 還有一種情況,基本就屬于完全自找。比如這次這種外交辭令式的表態,就屬于這種自找的一部分。很簡單,在最早發現這東西有問題的新加坡已經停止銷售的情況下,還能這么中正平和地說“有所了解”、“進行了溝通”,把監管的地位自我降格為一個調解員的角色。這種措辭方式,按照當年《霍元甲》主題歌里的表述就是:人家驕氣越盛。 國外的大公司給中國人帶來了工作機會以及資金技術,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有超過中國企業的權利,因為中國用巨大的市場以及經濟利益回報了他們。有一種說法認為,當初給他們各種優惠是為了吸引他們過來投資。其實這是錯誤的。你這里只要經濟環境開放,資本聞著錢的味道就會沖過來。給他們優惠待遇,其實不是必要的條件。 但這種思維方式流毒所及,就是現在這種狀況:對待這些大公司,我們好像有點底氣不足似的。其實給這些公司正常的待遇與執法上的平等,對于一個正常管理的公司而言,未必是他們不想接受的。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明白,傾斜的政策固然可以造成一個企業的迅速得利,但不會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所以,這種外交辭令式的表態,實在是個很不靠譜的東西。作為一個中國的消費者,不能因為外交辭令而讓自己的角膜紅腫發炎,尤其是不能讓這些公司在享受了利潤的同時,自己角膜還有發炎的風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