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徐友漁:改革使大多數國人脫貧 回頭路走不得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13:46 南方新聞網

    徐友漁

  不絕于耳的爭論提醒我們,應該對改革進行認真的反思和總結,明確改革是要進,還是要退?如果要進,哪些應該堅持,哪些需要調整?

  首先要明確的問題是,中國該不該搞改革?當幾乎所有傳統社會主義國家都走上改革
的不歸路時,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完全是不言而喻的。改革不是誰的一時心血來潮,改革是被客觀形勢逼出來的,再不改革,國家的局面就沒法改觀,中華民族就沒有前途。這也是1980年代眾志成城奔改革的基本原因。

  經過20多年的改革,應該說是歷史巨變。不能不承認,改革讓中國走出了原有發展模式的死胡同,改革使絕大多數中國人脫貧,改革改變了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

  但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早就表明,無論在哪個朝代搞改革,都不會一帆風順,商鞅變法如此,王安石變法如此,清末的變法還是如此。阻力主要來自守舊,從前的反對理由大多是恪守“祖宗之法”,擔憂“世道人心”。現在也變不出新的花樣,某些人從來都是用“姓社姓資”的問題阻遏改革,使10多年前的中國改革一度遭遇前進還是后退的十字路口,鄧小平用“不爭論”的指示回應對改革的詰難,并用視察南方及一系列重要講話的異乎尋常的強勢舉動,來重新啟動改革進程,改革才不致半途而廢。在小平去世近10年之后,改革如果再度遭遇阻遏,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問題只在于:我們是堅持用小平的“三個有利于”為標準,還是用其他什么標準來衡量改革?是堅持改革還是放棄改革?

  答案顯而易見:回頭路走不得。無論現實有多少問題,無論我們有多少抱怨,那種買米、買肉、買油需要票證的日子,無論如何都是噩夢,無論如何都沒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全球化的大趨勢也不允許中國回到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時代,這樣做無異于在激烈的國際競爭格局中自折寶劍。面對企圖利用現實中的問題和普通民眾的不滿來否定改革的力量,當下中國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堅持改革,把這條路走通!

  但是,我們從不懷疑普通民眾的赤子之心,他們從改革中受益,但也承受著改革的成本,了解改革的得失,所以最有發言權。他們即便有些情緒,也可以理解。改革確實存在深刻的矛盾和問題。堅持改革,必須以反思改革為前提。反思得越徹底,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希望就會越大,改革就會越徹底。

  “要不要改革”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要什么樣的改革”則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如果兩極分化不斷擴大、社會不公不斷加深、腐敗和以權謀私不是受到遏止而是加劇,那么這決不是真正的改革。在反思改革時,我們需要回到思想的原點,需要對改革作終極之問:我們要的改革是為了誰的改革?這一問題,應該是反思改革最核心的問題。

  改革的根本問題在于改革的不配套。市場經濟的大方向早已得到確認,保障市場經濟正常運轉的政治文明和法制文明卻一直有待建立和健全。因此,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不是放棄更不是扭轉市場化方向,而是使市場規范。市場規范的必要條件是權力的規范,這就注定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至少是與市場同等重要的因素,這也許是我們反思改革得到的最重要的結論。

  改革方向必須堅持,改革戰略正在調整。“

十一五規劃”以政府改革為改革的關鍵環節,無疑凸顯了堅持改革方向和調整改革戰略的巨大勇氣。改革需要攻堅,改革正在攻堅。攻堅才是對詰難改革的最好回擊,才是對為改革付出成本的普通民眾的最好回報,改革才能深具民意動力而一日千里。在這一點上,我們別無選擇。 (來源:
南方周末
)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2,8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