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應該反思一下非中國制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09:36 紅網 | |||||||||
據2月22日《上海證券報》報道,由一家在直布羅陀注冊的公司向歐盟提交申請的“NOT MADE IN CHINA”字樣商標,而歐盟已經接受了該公司的商標申請。 作為中國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非中國制造”意味著什么。 中國有關人士指出,“非中國制造”是一種歧視性語言,涉及“民族尊嚴”(中國國
說實在的,不管我們如何理解這句話,如果真的有一天在商場買到一種標明“非中國制造”的產品,心里一定會非常的不好受。 難受歸難受,可是,我們只把“非中國制造”看作是這家公司對中國的歧視就足夠么?在對這家公司進行道義譴責的同時,難道我們不應該關起門來好好反省一下“中國制造”?有網友調侃說,為什么就不見他們注冊“非日本制造”、“非德國制造”? 是啊,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們?我們也應該在自身上找找原因了。不知何時起,“中國制造”仿佛成了“中國濫造”甚至是“中國仿造”的代名詞了。 由于市場經濟發育的不充分,相應的法規建設滯后,執法環境不盡如人意,因此經常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失靈現象——無論什么產品,只要有利潤空間,眾廠家、商家就會如蠅附膻,撩撲不去。一哄而上的結果就是質優價高的產品無身藏身,而充斥市場的全是價格低廉的劣質產品。價格大戰不但在國內上演,戰火還波及到對外貿易上,以至引起國際的不安,去年中國迎來世界反傾銷的高峰年! 同時,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等原因,“中國制造”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也十分嚴重,不但國內許多專利受到同行的侵犯,嚴重挫傷了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連許多跨國大公司在中國也難逃此厄,有的公司只好在中國設立打假部門,花重金打假;有的甚至不堪偽造、仿冒之苦而不得不放棄“肥沃”的中國市場。如意大利服裝名牌“華倫天奴”就因為太多來路不明的“野孩子”而于2003年黯然退出中國市場,即使退了市,現在市場上“華倫天奴”產品照樣賣得歡。 許多企業,為了在價格大戰中站穩腳,不惜犧牲品質,甚至是犧牲工人的健康,成為不折不扣的“血汗工廠”,使到“中國制造”背負了沉重的道德枷鎖,為世人所垢病。 所以說,“非中國制造”這個商標申請雖然讓我們汗顏,甚至是惱怒,但我們也應該捫心自問:是誰毀了“中國制造”這個品牌?繼而,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追問:如何才能把“中國制造”打造成金字招牌? (稿源:紅網) (作者:練洪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