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無公害蔬菜價格何時平民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09:32 紅網 | |||||||||
近日,一位市民在濟南一家超市端詳著每公斤8元的韭菜,一邊還有每公斤16元的黃瓜、13元的菜椒和12元的蕓豆…… 這些蔬菜價格只是因為它們是無公害認證而“高入云端”。(《人民日報》 2月20日) 上面這段是一則圖片新聞中的解釋性文字。
圖片內一邊是高聳著令人咋舌的價格牌位,另一邊則是望價興嘆的無奈顧客;圖片外,我等居家過日子的平頭百姓亦感覺到,而今工薪階層消費無公害蔬菜悄然已成了一樁難事,進而越發明白“買健康”怎的一個貴字了得! 俗話說“沒有下家哪敢上貨”,商家正是瞅準了現在普通蔬菜的農藥殘留含量嚴重超標這一現狀,利用人們重視健康的心態,迎合的推出高價無公害蔬菜。因此,無公害蔬菜價格的貴族化正如一面明鏡折射出現今市場上流通的蔬菜質量確實無法令老百姓滿意的現狀。 正所謂在商言商,對于商家這種經濟學的教科書做法我們自然無可厚非,筆者需要叩問的則是,為何如今市民想吃上一口價廉物美的新鮮蔬菜竟然如此困難?從表面上來看,答案似乎很簡單,需要責難的無非就是那些種植有害蔬菜的農民。因為有害蔬菜的泛濫成災,才顯得無公害蔬菜越發的彌足珍貴,從而促使無公害蔬菜的價格持高不下。可是農民是經濟和文化知識的雙重弱勢群體,市場供需的瞬息萬變,已令他們這些信息閉塞的個體經營戶膽戰心驚,在受到市場供需的鉗制后,他們所能把握的就是如何把蔬菜種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這樣才能賣的動產品,才能賣出一個好價錢。于是現在的小青菜上再也難以發現蟲蛀的痕跡,綠油油的豇豆似乎滿載著新鮮呼之欲出,可是在實驗室的檢測報告上,我們面對的卻是農藥殘留嚴重超標的白字黑字。如果說農民的求富心態尚還可以理解,那么是誰讓這種心態得以肆意妄為,又是誰讓有害蔬菜進駐市場的呢? 筆者在電視臺實習期間曾采訪過農貿市場,令本人非常吃驚的是,原來檢測蔬菜質量是否合格的單位竟然是菜場管理部門內部設立的一個簡易機構。但這種閉門監管的做法卻顯得十分的脆弱。一方面菜場為了收取管理費用,當然是希望有更多的菜農能夠進駐。另一方面,菜農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自然是想能夠進入一個允許銷售有害蔬菜的貿易市場。于是當這兩種利益線相交之時,兩者隨即一拍即合。隨后,我們就能發現有害蔬菜被隱性合法化的出現在銷售市場上,而種植有害蔬菜的行為也被放大到所有菜農中來。 當一種行為有了市場并被默許存在后,這種行為就會“繁榮昌盛”。而當我們的蔬菜包括其它各類食品進駐市場的門檻尚未構筑嚴實時,有害蔬菜必將橫行于市場,無公害蔬菜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奢侈品,讓我們的普通消費者望菜莫及了。 我們是選擇花高價購買無公害蔬菜來換得健康,還是省錢湊合著吃有害蔬菜來豪賭那張醫療帳單是否光顧自己。這是個絕難的博弈過程,誰來打破這種局面?其實,無非是完善蔬菜食品進駐市場的監管機制,壘高那座進駐門檻,沒有了有害蔬菜的市場,老百姓也就自然而然的去種植無公害蔬菜,一旦無公害蔬菜開始普及,那么它的價格也會隨之下降,健康蔬菜才能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以饗大眾。這難道真得很難嗎? (稿源:紅網) (作者:楊陳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