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馳名商標給予特殊保護所維護的,不僅是商標所有人的合法權益,還有廣大消費者和真正有生命力的中國企業的利益
最近,一項涉外商標侵權案引起廣泛關注。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上海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構成對美國星巴克公司的侵權,判令該公司變更企業名稱,賠償美國公司50萬,并登報道歉。許多國內外媒體迅速報道了這項判決。包括BBC和CNN等外國媒體普遍認為這項
判決是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范例,國內媒體大多數也持肯定的觀點。
在美國星巴克正在計劃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上海星巴克于1999年搶先在上海注冊了包括星巴克的企業名稱。中國的企業名稱注冊,沒有對是否構成商標或者商號侵權進行實質性審查的程序,因此,上海星巴克成功地在1999年10月注冊上海星巴克的名稱。上海星巴克的咖啡館隨后也開始使用與美國星巴克白綠兩色的美人魚很相像的標識。
星巴克三個漢字的組合不是常用詞,具有獨創性。首次將這三個漢字作為商號使用的,是美國星巴克。在1999年之前,美國星巴克已經開始使用星巴克作為其中文商標,并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商標申請。上海星巴克選用這三個字,使用的標識又與美國星巴克非常相似,很難讓人相信這會是巧合,因此,上海法院的判決中認定上海星巴克在注冊企業名稱時,已經違反誠實信用的商業原則。
對馳名商標給予特別保護,早已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早在1883年簽訂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第六條已經規定成員國政府應對馳名商標提供法律保護。中國在1985年成為該公約的成員國,標志著中國同意對馳名商標給予特別保護。雖然中國國內法并沒有及時就馳名商標保護作出規定,在實踐中,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經在一些商標爭議案件中,對馳名商標給予保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保護馳名商標為由,撤銷了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公司湖南公司服裝等商品上在1985年注冊的ELLE商標。ELLE是法國女性雜志的刊名,也是法國出版商在許多國家注冊的商標。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能擁有馳名商標的中國企業不多。一些政府部門和法律界人士一度認為,能夠從馳名商標的保護中獲得好處的是跨國公司。基于這種錯誤的認識,中國保護馳名商標的路有過曲折。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頒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許多來華投資的跨國公司感到鼓舞。然而不久,他們發現等待他們的是失望。根據該暫行規定提交的所有外國公司的申請被擱置,根據該規定被認定為馳名商標的清一色地是本地企業的商標。
幾年前,一家北京公司搶注了google.com.cn域名。Google通過域名爭議程序要求拿回這個域名的努力沒有成功。裁定的理由是,在北京公司1999年12月注冊這個域名的時候,Google還沒有在中國將它注冊為商標。雖然搶注的事實非常清楚,據報道,Google不得不花重金向搶注者買下這個域名。
對保護馳名商標的認識中,人們容易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馳名商標保護這一機制維護的不僅是商標權利人的利益,更重要的,它還維護整個社會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試想,如果上海法院在這項案件中不保護美國星巴克公司的利益,許多公司可以模仿上海星巴克的做法,市場競爭秩序必然受影響。而同時,消費者可能因誤認而受到欺騙。受益的,將只有搭名牌順風車的企業。
計劃經濟的慣性,使一些政府部門,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經常發生角色錯位。許多地方政府通過所謂著名商標對本地企業給予特殊保護,就是政府違法干涉市場秩序的一個典型例子。二十多個省市的人大或地方政府 ,先后頒布了對著名商標進行特殊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有資格提出著名商標認定申請的,只限于當地企業。
著名商標是一個生造的詞,中國商標法中沒有著名商標的概念。中國商標法規定,只有馳名商標才有資格獲得特殊保護。對著名商標給予特殊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與商標法相悖。地方政府的本意是利用政府資源助本地企業一臂之力,使它們在競爭中處于優勢。但這種做法,分割了中國市場,外地企業受到歧視性對待,對本地沒有被評為著名商標的品牌也不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跨國公司反而不會受到影響,因為他們的許多商標已經屬于依據法律必須給予特殊保護的馳名商標。
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對維護市場秩序有著積極的意義。中國經濟近年發展迅速,推動中國企業成長的力歸根到底是市場。良好的市場秩序,有利于中國企業的成長。在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批中國企業成長起來,在參與國際競爭中進一步壯大。政府部門應該是依法維護市場秩序的典范,如果無原則地干預市場,以違反法律的措施偏袒本地少數企業,最終受害的,將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中國企業和廣大消費者。
(作者為海陸國際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
(文/《環球企業家》□ 出自:2006年02月 總第11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