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改革正站在歷史的新起點 走向以人為本的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11:52 北京日報

  ———專家縱論未來五年改革的新特征、難點、重點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2006年2月7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京舉辦了主題為“十一五時期的改革攻堅”的第25次改革形勢分析會。來自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研究室
、國家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近20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現將會議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我國改革正站在歷史的新起點

  1、有專家認為,與改革初期相比,目前我國社會矛盾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的問題也發生了變化,改革進入了新階段。當前,我國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兩大矛盾:經濟快速增長同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矛盾和廣大社會成員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同公共服務不到位、公共產品相對短缺的突出矛盾。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也有專家認為,我們要改變過去的“以物為本”的改革,走向“以人為本”的改革和發展新階段。

  2、與改革初期相比,人們對改革的價值認同發生了重要變化,改革的聚焦點發生了變化。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都想改革,認為改革能給人們帶來利益,因此對改革有很高的期望值,也有很高的價值認同感。但目前這種價值認同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人對改革本身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分歧。在改革初期,人們對改革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經濟層面,關心經濟體制改革、經濟政策的調整,會在多大程度上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給個人帶來實惠。但現在人們越來越把改革的聚焦點集中在政府。政府改革成為所有改革的聚焦點。因為我國的幾乎所有改革,最終都是由政府主導和推動的,這些改革能否真正推進、取得成效,與政府自身的作為是緊密相連的。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政事不分、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不分,其主要矛盾都在政府。

  3、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必須考慮的幾個因素。有專家指出,中央通過的“

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了未來我國改革、發展的戰略,這對我們今后的改革發展無疑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今后的改革有幾個因素必須考慮:一是對改革的局勢能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二是能不能重新樹立對改革的共識;三是能不能推動政府的實質性改革,用政府改革帶動其他改革。二、改革新階段面臨的問題需要在理論上取得新的突破1、新時期改革可以形成系統的理論來指導下一步的改革。有專家提出,當前的改革可以不再、也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了。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已經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經過多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已經取得了許多運用市場機制發展經濟的經驗,方針已經明確,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已經初步在起主導作用。我們完全有條件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系統的理論,來指導下一步的改革。2、克服“改革綜合疲勞癥”需要理論上的新突破。有專家認為,若干年前已經出現了“改革綜合疲勞癥”。假改革、偽改革,都打著改革的名義,但做的事情卻是完全違背改革初衷和背離改革精神的。如政府采購邏輯上分析都是要搞改革,實際搞了集中采購以后,有的仍然是不公開、不透明、不轉換機制,把分散的設租尋租搞成了集中的設租尋租。

  三、落實

科學發展觀是對新時期改革的總體要求

  1、科學發展觀是新時期形成改革共識的基礎。專家一致認為,新時期的改革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20多年來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與改革開放分不開的,這實際上對一些爭論已經做了回答。改革仍然處在攻堅階段,要下更大的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改革在某些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前進中的問題只能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解決。

  2、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是下一步改革的主線。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是“十一五”時期改革攻堅的總體要求。有的專家認為,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改革當中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現在對改革之所以爭議這么多,關鍵是不公平。因此,下一步要考慮讓先富起來的人,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包括城市,幫助后富起來的人,幫助落后地區,在這方面形成一個機制。

  3、建立社會主義公共服務體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任務。有的專家認為,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革要順著以人為本、公共服務這條線,在這個思路上深化。有專家提出,要把建立公共服務體制作為“十一五”時期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并以此來有效緩解收入分配差距。如果我們能夠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真正為農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這將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重大推動作用。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著力制度創新

  1、市場化改革仍要加快推進,必須把政府改革作為改革攻堅的重點。有的專家認為,中央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關于“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關于“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這兩大基本判斷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對繼續推進改革是個鼓舞,對“十一五”時期改革攻堅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對兩大基本判斷一定要堅持,不但要堅持還要提到重要的位置。

  有的專家認為,未來我國的改革趨勢,不是市場化改革要不要堅持的問題,而是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進行;影響我國改革深入的“瓶頸”不在經濟領域,也不在社會領域,而在政府自身的轉型和改革。要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改變目前政府力量過于強勢,市場力量相對薄弱的不均衡的狀態,就必須對政府的體制機制有實質性的改革。從這個意義上說,實現我國改革的戰略轉折,關鍵是要推進政府自身的實質性改革。

  2、按照建立公共服務體制的要求,推進政府改革和事業機構改革。有的專家認為,要以擴大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為重點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十一五”時期全國大部分地方實行“省管縣”的條件成熟,要在全國范圍內減少行政層級。要把事業機構改革納入公共服務體制的建設中來,建立機制靈活、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管理規范的公益性服務體系。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著力制度創新。有的專家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制度創新看,應主要解決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務體制建設和鄉村治理結構建設三大問題。有的專家認為,要完善土地制度,確保農民具有物權性質的土地產權,土地的增值收益應該更多地留給農民。現在農村改革最難的就是土地問題,只有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給農民,農民才有更多的錢把農村建設好。有專家認為,如果建立了農村公共服務體制,新農村建設的長期的保障體制和機制就可以基本建立起來,而不是搞成形象工程,喊一喊而已。要完善縣鄉村的治理結構,還應該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讓農民更多分享農產品加工和流通領域的利潤。要防止把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變成政府主導的運動。

  4、建立改革協調機制,加強配套改革。有的專家認為,現在很多問題還是源于利益關系的失衡。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系統考慮利益協調機制,包括利益表達的機制,利益談判、博弈和施加壓力的機制,利益沖突制度化的解決方式等。有的專家認為,推進改革必須要有一個超脫的高層次的部門協調,以克服部門利益的局限,從全局的角度統籌規劃改革。(整理:苗樹彬 方栓喜)

  閱讀延伸·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人民日報》2005年10月9日

  高尚全:《改革還需要取得新共識》,《北京日報·理論周刊》2005年11月21日

  遲福林:《我國公共需求的深刻變化與政府轉型的現實壓力》,中國改革論壇網

  汪玉凱:《論改革定位》,《北京日報·理論周刊》2006年1月23日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