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想用經濟牌動搖我外交立場 經濟博弈誰怕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05:52 中國青年報 | |||||||||
中國已取代美國,對日本經濟復蘇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在對日交往中如何開展經濟外交、打經濟牌已經成為我國外交的新課題 金柏松 率先將中日兩國政治、歷史認識、外交方面的分歧擴大到經貿領域,使兩國關系“降
如何開展經濟外交打經濟牌已成為我國外交新課題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不僅經濟發達,而且在國際外交舞臺上也非常善于使用手中的“經濟牌”。過去,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在國際舞臺上打經濟牌的實力不足,并且缺少經驗。但是,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大,GDP躋身世界第四,對外貿易位居世界第三,制造的173種商品位居世界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二大動力,擁有8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等等,證明我國經濟貿易發展的規模和水平與上世紀80、90年代相比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變化之一就是我國政府手中已經擁有許多經濟牌可以打,在國際舞臺上已經初步具備軟實力來發揮我們的影響力。如何開展經濟外交、打經濟牌已經成為我國外交的新課題。如今,在對日經貿關系處理上,假如單純強調合作,面對日本政府打經濟牌不作出反應,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這樣,日本政府還會毫無顧忌地打經濟牌,限制兩國經貿關系正常發展,引導其向著更加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方向發展。因此,我認為,當前在處理中日經貿關系方面,“不是爭論經貿關系冷熱的問題”,而是應該抓住問題的實質,研究如何回應日本政府打經濟牌的問題。 2001年,筆者有幸直接參與處理中日兩國農產品貿易摩擦問題。作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日斗爭必須有軟有硬,有理有節,該主動出擊時決不猶豫。我認為,當前日本政府打經濟牌降溫中日經貿關系,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的回擊,否則,日本政府還會步步緊逼,繼續制造麻煩和事端。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在中日兩國經濟貿易合作關系中誰依賴誰更多?以及當采取措施使得中日兩國經貿關系降溫、雙方均受損失的情況下,誰可能受到的損失更大,誰承受損失的能力更強? 在中日兩國經貿關系中誰更加依賴誰?首先從兩國貿易交往分析,2005年,我國對日貿易同比增長約12%,這已經是連續11年對日貿易增長低于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長水平。預計2005年中日貿易進出口額為1880億美元,低于我國對歐盟和美國的貿易規模,所占比重也由1994年高點的24%降至13%。從中國角度分析,日本作為中國主要的貿易伙伴,位次下降、重要程度減低、貿易熱度降溫,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降溫與中日政治關系變冷不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另外,從日本角度分析,兩國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日本對中國包括香港的貿易額已經超過對美國貿易的規模,中國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這說明兩國貿易還在升溫。造成兩國貿易這種“溫差”的原因,一是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經濟貿易增長水平低于中國,也低于美國、歐盟;二是日本市場規模不如美國、歐盟大,增長空間相對較小;三是中國對日本出口占中國總出口比重下降更多,2005年約在10%,而從日本的進口占中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卻在15%的高水平上。在國際上普遍重視出口的情況下,日本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確實有明顯下降。但是從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對中國出口呈現大幅上揚趨勢,日本經濟感受到中國經濟的“熱”,實際上說明了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在增大。事實上,中國因素對日本經濟發展已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中國取代美國對日本經濟復蘇發揮關鍵性作用 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03年日本對中國內地、香港地區、臺灣地區貿易收支實現順差274億美元,折合為3.26萬億日元,對三地出口增加267.32億美元,在當年日本經濟2.5%的增長率中占有0.7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日本對三地的出口增長和貿易順差,日本經濟增長僅有1.8%。這還僅僅是直接拉動作用,如果將中國經濟增長帶動世界經濟增長間接帶動日本出口,以及日本擴大出口波及其他行業復蘇等間接效用全部計算在內的話,筆者估計中國對日本經濟復蘇帶動作用大約有1個百分點。所以說,中國因素是此次日本經濟由長期衰退、低迷,到出現轉折、實現復蘇的決定性力量。與此同時,日本對美國出口和貿易順差雖然還保持巨大規模,但是2001年、2002年、2003年連續下降,對日本經濟復蘇發揮的不是動力作用,而是剎車、減速的作用。一個加速,一個減速,對日本經濟復蘇發揮的作用截然相反。顯然,中國因素成為日本經濟復蘇的關鍵,比美國因素重要得多。 2002年,日本政府財政償債金額占支出總額超過20%這一國際公認的危機警戒線,財政危機、通貨膨脹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當時,日本書店最暢銷的書就是《2003年日本危機大爆發》,講的就是日本政府償債負擔過重,政府靠大量發行新國債償舊債已經接近周轉不開、山窮水盡的地步,等等。然而,2003年以來,日本經濟連續較快增長,日本財政已經從危機的邊緣回到了陸地。現在,日本財務省甚至預測按此趨勢發展下去,2010年日本財政負債大致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而財政危機緩解主要得益于經濟復蘇帶來的稅收增加、資產增值、國債信用有所恢復等結果。這一切如前所述是拜中國因素所“賜”,讓日本政府得以逃脫一場大劫難。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長期衰退、低迷對日本社會信心打擊甚大。此前,日本作為東方文明圈內最優秀的國家,政治民主、經濟發達、競爭力強大,讓西方文明最發達的美國、歐洲都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威脅與挑戰。然而,日本經濟仿佛在一夜之間陷入了泥潭,突然變得舉步維艱。日本執政黨歷任黨魁、著名經濟學家、財界領袖、知名企業家想盡辦法,用盡各種措施,在長達十余年里都不能將日本經濟從谷底推上陸地,走向復蘇。所以,從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日本社會一片頹廢、沉悶、無所事事的悲慘景象,以至經濟已經復蘇了還不敢輕易相信。2003年,日本經濟增長了2.5%,日本政府還謹慎地描寫為:經濟出現復蘇勢頭。接下來2004年和2005年,日本經濟持續增長才讓日本各界長舒了一口氣,社會信心從崩潰的邊緣恢復到了常態。有日本人將90年代的日本經濟比喻為:軍事上二戰時期日本敗給了美國,經濟上日本再次敗在美國手下。 此次,日本經濟復蘇,進入繁榮周期,也許會持續至2007年甚至可能延至2008年。但是,日本經濟總會再次進入新的一輪衰退。屆時,日本經濟要想走出衰退,靠個人消費是不可能的,因為日本下屆政府為了解決退休金欠債問題增收消費稅的可能性極大,這將增大對日本個人消費的抑制作用;靠企業投資刺激經濟復蘇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日本企業幾乎在整個90年代都在減少過剩設備、處理過剩投資和減輕企業債務負擔。所以,日本企業絕不會再次盲目投資,只有在出口有了新的增加、市場出現新的需求,才可能增加新的投資;屆時日本政府同樣不會輕易擴大投資,因為政府償債負擔很重,日本公共投資可以有所作為的領域不多。所以,分析的結果,日本還是需要靠外部的需求帶動經濟復蘇。2003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發揮了這樣的外部作用,未來日本經濟復蘇很有可能還需要中國因素。 日本從中國的貿易順差中獲益 而中國背上“惡名” 眾所周知,日本與美國之間貿易摩擦的歷史遠比中美貿易摩擦時間長、領域廣,程度更加激烈。日本政府解決日美貿易摩擦的措施之一,就是容忍日元升值和引導日本企業到海外發展,如日本對美國的汽車貿易順差最大,就引導日本汽車企業到美國投資。這樣,使得日本對美國的整車出口調整為汽車零部件和設備的出口。 但是,美國是世界上制造成本很高的地方,像汽車這種高科技企業在美國的生產成本還可以承受,而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制造、勞動密集型加工工廠就不可能在美國生存,因此,中國就成為日元升值后日本外向型企業的再生之地。日本企業在華投資或者發展加工貿易還可以帶動舊設備出口(注:一般來講日本企業技術水平高,即便是舊設備其技術水平仍可達到我國海關商檢的要求),帶動本土零部件、原材料出口。日本在華企業的產品銷售方向有三:一是當地,二是第三地,三是返銷本土。 由于我國加工貿易政策在世界上是最寬松的,原產地證發放標準極低,所以有大量的日本企業利用這項政策在中國加工出口到第三地,發展迂回貿易。據了解,日本企業在我國設立的投資企業向第三地出口占其銷售額大致兩成,而日本企業在我國經營的加工貿易向第三地出口的規模更大。 更加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中國現在成了日本企業避免貿易摩擦的“安全港”和再生基地,如今中國背負著巨額貿易順差的“惡名”,但順差給中國帶來的只是小部分利益,其中絕大部分利益實際上歸日本企業所有,同時,貿易順差還成為美國施加壓力讓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之一。據日本著名研究機構惠穗銀行綜合研究所預測,日本經濟至2010年年均增長率為1.91%,其中日本在中國的投資企業以及發展加工貿易帶動日本出口將使日本經濟多增長0.8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的因素非常明顯。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中國因素,日本經濟在這段時間僅能維持1.11%的增長水平,還會回到上世紀90年代經濟長期持續低迷的狀態。 日本經濟對中國因素的依賴絕非可有可無 日本政府在上世紀90年代為了刺激經濟復蘇發行了大量國債,投資于公共事業。為了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日本政府讓央行破例大量購買國債。這一舉措極易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然而,這項政策之所以迄今仍可以安全運作,主要就是因為中國對日本出口大量的價廉物美商品。來自中國的價格便宜的商品不僅沒有讓通脹爆發,反而還讓絕大多數生活在中下層的日本國民不需要到銀行提取存款就可以享受到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保證了正常貨幣供應量。目前,日本央行還在猶豫這項危險政策何時截止,擔心停止超額購買國債之后沒有新的買主會引發通脹。而中國政府的外匯管理部門在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時,如果增加持有日本國債,成為新的買主,日本政府就可以輕松避免通脹出現。 據了解,目前日本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預計203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33%,這意味著2010年以后日本經濟增長將由于勞動力不足而放慢,2020年以后經濟、社會甚至無法維持正常運轉。但是,日本如果依靠鄰近的人口大國中國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則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出路。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讓日本擺脫危機、從經濟低迷的困境走出來的是中國,讓日本經濟結束一個失敗時代的是中國,讓日本重新恢復信心的是中國,讓日本能夠順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的還是中國。如今的日本經濟對中國因素的依賴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足以左右其經濟出現重大轉變的關鍵因素。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室研究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