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教育亂收費披上合法外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7日 10:15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程瑞華 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日前下發通知,表示超過規定收費標準的收費以及學校以各種名義收取的贊助費、擇校費等超過規定范圍的收入,須繳納營業稅。此消息經多家媒體報道后,引起強烈的反響,很多人擔心此舉會使教育亂收費披上合法的“外衣”,使非法收入因征稅而“漂白”。從此可以大張旗鼓,明目張膽了。
而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按照教育部門的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不得亂收學雜費、書本費、贊助費和擇校費等,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須執行“三限”政策,即限考生分數、限擇校人數和限費用數目。否則便是違法違規的亂收費。國家明確提出,小學、初中不得設立重點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堅持就近免試入學。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不得招收擇校生,也不得收取擇校費。而國家稅務總局及財政部此次聯合下發的通知,將擇校費征稅的名目叫做“營業稅”。不免讓人有學校牟取利潤合法化之嫌。 眾所周知,贊助費、擇校費屬于教育亂收費,乃是教育收費的一大頑疾,一直以來都為老百姓所痛恨,輿論頻頻抨擊。教育部多次重申,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收取贊助費、擇校費是違規行為,高中階段的擇校費也必須加以嚴格控制,直至全部取消。此次國家稅務機關明確規定要對亂收費征稅,似乎再一次以納稅方式確認了它的存在,就像洗黑錢一樣:亂收費正從灰色向著白色過渡。 有人提出,擇校費的產生,根源在于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優質資源的匱乏。因此,解決擇校和擇校費,應盡力合理配置資源和提高資源質量,從而逐步取消擇校費。在此之前,凡收取擇校費,均應上繳國家;倘若違規收費,則應沒收,而不是征稅。理由很簡單,屬于國家配置的教育資源,決不能成為學校牟取利潤的工具。稅務總局等部門征收擇校費營業稅這一規定,其初衷也許在于抑制擇校費,然而其結果卻必然事與愿違。因為這一規定使擇校費合法化,進而肯定了教育產業化,其后果必然使教育亂收費火上澆油,使教育公平更難以實現。 其實,教育產業化這個提法從它產生之日起,教育部就旗幟鮮明地表示堅決反對。然而,盡管教育部不曾承認教育產業化,但教育產業化的運作卻一刻也沒有停止,成為教育亂收費、高收費的一大理論根源。如今稅務總局等部門推出的擇校費征稅,恰恰給教育產業化提供了合法的依據。 表面上看,對擇校費征稅不失為一種一舉兩得的止痛療法,但換個角度看,與其說是向擇校費依法征稅,還不如說是主管部門已經對學校亂收費行為表示了妥協!督逃ā返诙鍡l明確規定,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擇校費征收營業稅,使擇校費合法化,而擇校費合法化則意味“營利”的合法,這就違反了《教育法》。人盡皆知,教育是公共事業,不是賺取利潤的產業。即便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費也不以營利為目的。那么,有了“營業稅”在背后撐腰,學校披著收費合法化的外衣收取擇校費、贊助費來也許膽子就更大了、更肆無忌憚了。而最終受害者還是學生和家長。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擇校費和贊助費還是得家長來埋單,這無疑又增加了眾多家庭的經濟負擔。 顯然,要真正解決教育亂收費的問題,需要通過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來實現。這包括政府應加強投入,尤其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畢竟,對贊助費、擇校費等超過規定范圍的收入進行征稅,并不能制止教育亂收費問題,更不能解決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蛟S在解決教育亂收費問題的方式上,除了征稅以外,還有著迥然不同的另一條路徑,等待著我們去思考、探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