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薯條門期待公信部門介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7日 07:08 第一財經日報 | |||||||||
羽良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在對麥當勞薯條再次檢測時,發現其含有會危機男性生殖功能的高量危害物質——反式脂肪酸,從而繼續了去年開始的全球性“麥當勞薯條風波”。作為麥當勞公司在全球的重要市場,中國市場自然無法幸免被波及。面對媒體的質疑,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2月15日發布聲明稱,麥當勞在中國供應的薯條不含添加劑、小麥、乳制品和
“薯條門”事件在國內發展到現在,有那么幾處引人注目的地方,一是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前后聲明不一致,先是說中國地區使用的是“橄欖油”,而后聲稱有翻譯錯誤,應為“棕櫚油”。二是有媒體報道稱,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認為這次事件有國內媒體炒作的嫌疑。三是至今只聽到一些專家以個人名義表達的意見,尚未見到政府食品衛生管理部門直接介入。那么,作為消費者,對“薯條門”事件我們應該關注什么? 首先,不應輕易地因為聲明措辭的前后不一致,而將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迅速對立化。在缺乏可靠證據澄清聲明前后不一致的情況下,任意猜測其中的動機和緣由,造成不必要的消費者恐慌,并非明智之舉。其次,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對媒體炒作的質疑,也顯得頗不適當。這種主動緊張化企業與媒體關系的自我澄清方式,效果可能適得其反。第三,為什么有關食品衛生管理部門不迅速介入?這種監管部門缺乏作為的表現,間接地造成了企業、媒體和消費者之間的猜疑和不信任,對于澄清事件、維護消費者權益、穩定市場秩序是非常不利的。 更進一步來看,最近接二連三發生的在華跨國企業公共事件,如芝華仕威士忌品質事件和之前洋快餐的蘇丹紅事件,越來越頻繁地暴露出目前中國市場中的跨國企業,其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與消費者的權益,尤其是消費者知情權之間出現的鴻溝在加大。呼喚市場中第三方公信力介入的聲音也由此愈加強烈。這些變化背后,公司權力的相對擴大,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各方如何監督、制約這種權力對消費者構成的潛在危害,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根本問題。 當然,正如上面提到的,“薯條門”事件本身至今并沒有定論,輕易對麥當勞公司作出某種定論是對企業和消費者的雙重不負責任。同時,不應忘記,麥當勞曾經為中國餐飲服務業帶來了第一個公共餐飲衛生標準。因此,在權威機構的調查結論出來之前,我們不妨放松緊張和對立,寬容地看待麥當勞的“薯條門”風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