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的接班人準備好了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5日 14:52 《商務周刊》雜志 | |||||||||
文/羅伯特·希勒 2006年1月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聯儲主席的本·貝南克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經濟學家,他畢生都用來研究中央銀行的作用和它們所面對的問題。他的觀點代表了對這個問題有過深入研究的學者們的共同看法。
但那并不意味著貝南克做好了確保美國經濟在今后幾年健康發展并以合乎需要的方式領導世界的準備。按照今天人們普遍接受的標準,他會是一個好領導。但不幸的是,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經說過,貨幣政策就像一根繩索。中央銀行可以收緊繩索(提高利率),控制飛速發展但卻不可持續的經濟,但它卻無法使繩索垂直立起:如果經濟增長像信心嚴重受損時那樣陷入停滯,那么單靠降低利率也許并不足以刺激需求。如果出現上述情況,那么即便央行竭盡全力,經濟衰退也依然會發生。 作為一位經濟學家,分析1930年代的全球大蕭條曾使貝南克聲譽鵲起。擁有這樣的專長對他的工作十分有益,因為防止這樣的災難再次發生是央行首腦最重要的工作。經濟大蕭條緊緊伴隨著1929年的股市崩潰,導致很多國家的失業率迅速飆升,同時發生的還有嚴重的通貨緊縮。在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在1929—1933年間下降了27%,而在1933年失業率卻史無前例地達到了23%。 根據貝南克的“債務緊縮”理論,CPI指數的大幅下降是導致大蕭條的原因之一,因為通貨緊縮提高了債務的實際價值,增大了貸款償付的困難。正像貝南克所指出的那樣,1933年45%的美國農場主都拖欠按揭還款;而1934年,住宅按揭的拖欠比率在半數以上的美國城市超過了38%。債務負擔摧垮了消費信心,破壞了銀行系統,削弱了美國經濟。 貝南克的研究還強調,一個國家越早放棄金本位制,對它的經濟發展就越有利。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堅持金本位制實際隱含著緊縮貨幣政策傾向,因為這樣就需要保持較高的利率,才能鼓勵投資者將款項存入銀行而不是要求把貨幣兌換成黃金。一旦徹底放棄貨幣與黃金之間的兌換,國家就能夠自由自在地進行貨幣擴張,而此時的通貨緊縮也有了結束的趨向。 但貝南克對經濟大蕭條令人欽佩的研究成果并不意味著他能夠阻止下一次經濟衰退或經濟蕭條,因為防止通貨緊縮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歸根結底,美國在1933年就廢止了金本位制,而且1934年美聯儲曾把貼現率降至1.5%,從此為通貨緊縮畫上了句號(小范圍內的通貨緊縮除外)。雖然如此,直到1941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失業率也并沒有穩定地降到15%以下。 因此,貝南克必須保持警惕,不要過度應用自己做過的研究,這與醫藥專家和軍事戰略家必須小心謹慎,不要在自己的專業范圍內過度診斷和過度備戰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完全忘記過去。美洲開發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古勒莫·卡爾沃(Guillermo Calvo)在2005年主持了一項研究,發現1930年代的大蕭條和1980年后31個新興國家出現的經濟危機之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同時也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差異。 最近幾十年來,大蕭條最根本的內容在很多國家不斷重復,唯一的區別是規模較小而已:通常的表現是金融市場先出現震蕩,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急速下降。但1980年代以后,經濟危機中的消費價格表現與193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與大蕭條時期相反,近幾十年隨國內產值下降出現的是通貨膨脹,而不是通貨緊縮。因此,卡爾沃的研究表明:貝南克關于大蕭條債務緊縮的理論與近期發生的危機并不吻合。 與此同時,貝南克接任以后還要處理兩個經濟問題,這兩個問題在歷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十分不同尋常,因為它們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之前根本沒有出現過。我們正處在美國也是世界歷史上房地產最為繁榮的時期,狂熱的市場心理推動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與此形成鮮明的對照,美國的住宅價格在大蕭條之前非常平靜,事實上在1925—1929年間還稍有下降。 不僅如此,我們對石油價格的預期也在發生著根本的變化:不僅今天的油價與歷史標準相比確實處于高位,而且期貨市場表明石油價格在今后幾年內都會居高不下。與之相反,油價在1929年之前幾年波動不大,與1925—1926年“燃料危機”時期相比還下降了近50%。 不久后,居高不下的油價,崩潰的房地產泡沫,或兩者兼而有之,有可能把貝南克引入經濟壓力的未知地帶,公眾對上述因素的反應將決定這種情況是否會成為現實。如果信心下降,他對1930年代大蕭條的歷史解讀不足以使他阻止這樣的動蕩摧毀美國和世界經濟。他可能發現自己對經濟的繩索無能為力。(翻譯/許彬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