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效應影響中國財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09:32 中國財經報 | |||||||||
歐陽煌 入世為中國財政發展提速 入世幾年來,中國經濟克服了世界經濟放緩、油價上漲、競爭加劇等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保持了平穩健康的發展勢頭,而入世則成為了帶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推動了中國
首先,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收入結構趨于合理。2001-2004年,在經濟增長的帶動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達到17.9%,特別是2003年,財政總收入規模首次突破了2萬億元,達到了2.17萬億元,而2005年,財政總收入就突破了3萬億元大關。全國財政收入從1萬億到2萬億,用了5年時間;從2萬億到3萬億則僅用了兩年時間。這表明入世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促使了財政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從收入結構看,來自第一產業的稅收比重逐漸下降,第二產業的稅收繼續保持平穩態勢,來自第三產業的稅收則明顯增加,這表明入世促進了中國服務業、外貿產業的加速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 其次,重點支出保障有力,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2001-2004年,全國財政總支出年均增長達15.2%,用于確保政權運轉等方面的重點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而且根據WTO的規則要求,中國在社會保障、農業、教育、公共衛生等方面進一步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用于社會保障支出年均增長接近40%,2005預算安排達到1474億元,支農支出年均增長41%,2005年投入超過3000億元,教育支出年均增長11%,2005年預算安排達到365億元,用于支持建設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支出2005年達到42億元,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 第三,財稅改革進一步深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四年來,根據入世作出的允諾,中國在財稅改革方面進一步加快了步伐,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化。到2005年,全國有28個省份免征農業稅,其余3省也基本實現了免征。二是稅制改革成效突出。2004年,實施了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完善了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優化了出口產品結構,促進了對外貿易發展;2004年7月,又對東北地區裝備制造等8大行業實行了增值稅轉型改革,為全面推開新增值稅制積累了經驗;2005年還啟動了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自2006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工薪收入扣除額提高至1600元。三是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部門預算改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規范非稅收入管理改革都取得了突出成績,表現為預算編制更為科學,預算科目逐步細化,加快了財政資金的撥付速度,也確保了資金安全。四是政府采購改革逐步深入。隨著《政府采購法》的頒布,政府采購規模不斷擴大,到2005年已經超過了2500億元,采購程序更為規范、公開、公平、透明,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四,財政政策調整時機選擇更為恰當,調控能力增強。針對2003下半年以來出現的部分地區和行業投資增長過熱、物價上漲、農業等薄弱環節有待加強等問題,中央在2004年及時調整了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2005又實施了以“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為主要內容的穩健財政政策,更加注重運用稅收、補貼、轉移支付等政策手段調節經濟運行,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建立完善了包括目標定位、手段選擇、組織實施等要素綜合的財政宏觀調控體系。 后過渡時期中國財政尚須解決三大難題 入世也帶來了很多沖擊和挑戰,如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等,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了很好的總結,指出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還存在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發展不平衡、體制機制不完善、影響經濟安全的因素多等問題。對財政而言,受眾多因素影響,后過渡時期的發展任務更為艱巨,橫亙在前面的三大難題急待解決。 一是如何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增強財政發展后勁。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反作用于經濟。根據中國的入世承諾,2005年后許多行業和產業的保護政策將逐步取消,如保險、汽車等,一些弱勢產業的競爭力在近幾年并沒有得到根本加強,如農業,一些相對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家電、紡織等,則面臨如何開拓國際市場、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等問題,特別是中國目前高投入、高消耗的經濟增長模式無法持久,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迫在眉睫,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任務很重,如何更好發揮財政職能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實現財政經濟良性循環,是財政部門需要深思的問題。 二是如何選擇合適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宏觀調控水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政府調控經濟的兩大支柱,隨著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經濟已經不可能在封閉系統內運行,必須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而國內存在的經濟粗放增長、能源消耗過快、環境惡化、收入分配兩級分化等難題都需要財政有所作為,因此,政府調控經濟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如何選擇好合適的財政政策,如何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在合適的時機調整政策,如何選擇合理的政策手段組合,以及如何更好地促使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強化政策組合效應,都是財政部門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三是如何更好利用WTO規則,保障經濟平穩運行。WTO為減少不穩定因素對成員方經濟的破壞,制定了一系列條款和協議以防范風險。而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待加強,特別是財政對WTO所允許的補貼規則利用不足:一是補貼規模過小。目前的補貼規模不足GDP總值的3%,不到上限的一半,和發達國家相距更是甚遠。二是對農業補貼規則利用不足。目前農業補貼已成為世貿談判的一個焦點,剛剛在香港閉幕的世貿組織第六次部長會議在艱難的農產品談判領域達成了協議,從內容上看,總體對中國農業發展是有利的,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加充分利用WTO的“綠箱”政策,合理利用“黃箱”補貼,加快農業的產業升級。三是對WTO規則允許產業周期保護利用不足,對一些弱勢產業的保護不夠。 因此,在入世后過渡時期,特別是在“十一五”規劃的開局時期,財政部門任重道遠,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職能,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以迎接后過渡期的各種嚴峻挑戰。 (作者單位:湖南省財政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