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開啟二次創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07:54 中國青年報 | |||||||||
王磊 20多年來,平均增長速度超過9%的中國經濟快車,目前正式拉響了其“轉軌”笛聲。即便經濟總量已經位于世界第四,但長期高速發展還是造成了結構性矛盾、環境惡化、能源緊缺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后遺癥”。
通過提高國家的整體科技水平,為我們的經濟增長賦予深厚的“質”的內涵,真正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國務院最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這樣明確而清晰的目標感,意味著新的創業大潮已經來臨。如果把改革開放看作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第一次創業”,那么全面提升科技競爭力戰略的啟動,就可以看作中國的“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的關鍵詞只有一個———自主創新。之所以將自主創新提高到一個國家戰略的高度,顯然是國家間競爭的事實教育了我們———如果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就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二次創業中要自主創新,絕不是在封閉環境下迫不得已的被動選擇,而是在一個日益開放的全球競爭格局中的一次主動出擊。僅通過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中國經濟永遠都只能像是一個大而不強的“虛胖子”。《綱要》的頒布,就是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而抓住科技自主創新這個“牛耳”,恰恰表明了政府對國際競爭本質的深刻洞察。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國家確定的未來15年科技創新16個重大專項中,芯片技術、寬帶通信、數控機床、大型核電站、轉基因技術、大型飛機、探月工程等重大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都位列其中,這明確表明了國家科技戰略意志,就是要通過對核心技術和項目的集中攻關突破,達到快速增強國家整體科技力量的目標。 事實上,真正能在全球市場的自由競爭中贏得勝利,以國家為主體的競爭意志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重大的關鍵性的科技創新領域,單個企業或研究機構的力量是分散和單薄的,必須經過上升到國家意志層面的組織、規劃和統籌,才能真正實現跨越式的前進,而不是亦步亦趨的“爬行式發展”和“依附型進步”。美國由政府預算推動的科技攻關計劃、日本通過“產經聯合會”牽頭的國家工業現代化整體推進經驗,都同樣證明了科技創新中“國家意志”的重要性。 《綱要》同時提出,企業要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在微觀層面上要把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放在中心位置。不但要通過各項措施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建立研發機構,而且要將具有強大研發能力的大企業,與高校、國家科研機構一并納入到國家級的重大研發項目中。企業是市場經濟有機體的細胞,而中國企業不論國有還是民營,經過多年來在國內外市場中真刀真槍的磨煉,已經成為最具活力、對市場信息最敏感的單位,企業家也成為市場競爭中最具眼光和開拓精神的龐大群體。只有企業和企業家參與的科技創新,才真正能與國內外市場形成互動的良性循環,從而使國家競爭力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因此,中國經濟的二次創業,必將與再一次創業浪潮同步進行———中國的各類優秀企業走向自主創新從而帶動多個產業的升級換代。 顯然,“二次創業”的難度系數要遠遠超過從前。在科技力量增強和實現產業升級之前,我們的企業如何保持既有的競爭優勢?推進全方位的自主創新,必然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國際分工的既定格局,在面對跨國公司和國際資本的時候,從前由分工合作導致的溫和、隱性競爭有可能變得更激烈和顯性化,我們是否為此做好了準備?自主創新推動的產業升級之路,還要防止過去走引進型道路時產生的依賴心理和依附既得利益集團所制造的阻礙,我們要在什么層面上扼制“買辦思想”的不利影響? 總之,在一個內外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推進自主創新將面臨危機與誘惑的雙重考驗,必須認識到它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筆者認為,喚起各行各業的愛國熱情,重塑國家的進取精神,在思想層面上進行有效的動員,必然是自主創新這個系統工程中的應有之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