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14億巨額利潤面前 油價上漲的理由在哪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 |||||||||
□王義偉 2005年11月,震驚中外的松花江特大污染事故發生后,根據記者的了解,有不少人誤以為肇事的吉林石化公司是中石化的下屬企業。事實并非如此,吉林石化公司是中石油的下屬企業。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是因為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里,中石油和中石化這兩大石油化工企業,分工是非常明確的:中石油管開采,中石化管煉油。等到松花江污染事故發生了,一些人才知道,原來中石油不光管開采,也開始涉足中游的化工產業了。 不但涉足中游產業,對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巨頭稍加關注就會發現,石油產業從上游的開采、到中游的冶煉、再到下游的銷售(加油站),兩大巨頭已經全線占領。也就是說,這兩家企業的業務范圍已經涵蓋了石油產業上中下游的整個鏈條,成了地地道道的綜合性能源企業。當然,相比較而言,中石油的開采能力要強一些,中石化的冶煉能力更勝一籌。 記者由此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旦牽扯到油價問題,相關的信息就將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企業色彩淡化了,突出的則是煉油這個產業鏈條中單獨的一環。有人不斷強調冶煉企業的虧損。最新信息是2005年我國煉油工業由2004年的盈利208億元變為凈虧損近300億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有關方面不斷告訴大家成品油上漲的壓力很大的時候,當華南地區真的出現了短暫的油荒,當2005年成品油價格漲了一次又一次,一次之后還有一次的時候,對于最新的油價上漲壓力很大的說法,人們似乎都有些習以為常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不是以煉油這個單獨的行業來分析,而是以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巨頭為單位進行分析,油價上漲的動力還存在嗎? 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先以中石化為例。相關的媒體報道顯示,同時擁有原油開采等上游業務的中石化的利潤在2005年仍在大幅增長。季報顯示,2005年前三季度,中石化主營業務收入為5769.9億元,在消化煉油業務虧損之后,凈利潤為264.76億元。2006年1月,有專業人士分析中石化2005年的凈利潤將增長42%,以此計算,大約為458.3億。 再看中石油,數據更是驚人。有關信息顯示,2005年中石油實現利潤總額為1756億元。 兩大能源企業,一個賺了458億,一個賺了1756億,兩者相加是2214億。 在2214億巨額利潤面前,油價上漲的理由在哪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