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轉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3日 10:10 南方日報 | |||||||||
岳音 核心提示 □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上看,如果不能把經濟增長及時地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不能解決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難免出現“有增長
□經濟實力在國內各省區市中的相對優勢,給廣東順利轉軌提供了緩沖余地。我們可以犧牲一點發展速度,以比較從容的心態,徹底地超越惟GDP思維,來調整產業結構,協調經濟與社會、經濟與環境的發展。 □轉軌的原動力在于自主創新。當前自主創新一定程度上還是廣東的一條軟肋,因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場事關廣東前途命運的決戰”。 □深化改革是轉軌的另一個動力。深化與否,最終要看政府職能是否的確由經濟干預型轉向了服務型。 □我們屬于趕超型轉軌,要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發達國家百余年完成的路程。就此而言,轉軌是對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 丙戌新年的大幕已經拉開。新的一年,面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目標,工作千頭萬緒,但是毫無疑問,轉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詞,中央要求“務必邁出實質性步伐”,今年也因之被稱為“轉軌年”。 轉軌的意思很容易明白,就是從一條軌道轉向另一條軌道。這是一個運用非常廣泛的概念,比如體制轉軌、社會轉軌、經濟轉軌、技術轉軌等等。經濟社會發展轉軌,則特指發展道路的轉換,從經濟社會現有的發展軌道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從戰略意義上看,這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省“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就是弄清轉軌的必要性、可行性乃至艱巨性,提高促進轉軌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覺性、主動性。 (一) 有人對轉軌可能不解,要發出疑問,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不是處在歷史最好的時期嗎,為什么眼下迫切需要轉軌呢?“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把古人的話說白了,就是凡事得有長遠的打算,眼界不能局限于一時一地。我們發展得是很不錯,廣東去年的GDP已然超過了新加坡和香港,但我們的視野不能光是盯著數字,還要縱觀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潮流趨勢;另外,也得回頭檢討一下自己發展的代價究竟怎樣。 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上看,我們必須要轉軌。轉軌是一種世界現象。在這個問題上,發達國家先行了一步,他們在后工業時代,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產業結構得以調整,市場發育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勢頭。從潮流趨勢上看,我們也必須要轉軌。現在的時代,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不管國家和地區分布在哪里,屬于哪個半球,競爭的經濟大舞臺只有一個。發達國家在競爭的前提上占據著有利地位,尤其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比發展中國家的優勢更為明顯。廣東是我國過去近30年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標志,但我們主要是以比較優勢參與國際競爭,“汗水”的成分多了一些,“智慧”的成分相對少了一些,因而總體上處在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當依靠資源、勞動力價格低的競爭優勢逐漸弱化后,如果不能跟上世界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潮流,不能把經濟增長及時地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將永遠處于不利地位。 20世紀80年代以來,拉美一些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遭遇了“陷阱”。前車之轍,后車鑒之。背景條件與之相似的我們不能走他們的老路。研究表明,在人均GDP達到1000到3000美元這一階段,一個新的發展空間已經打開,因而是黃金發展時期;與此同時,社會轉型中的各種矛盾會集中釋放出來。如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所言,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孳生著動亂。2005年,廣東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左右,正處于這樣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經濟發展成就巨大,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也呈擴大趨勢,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日漸突出,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嚴重短缺,社會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難免出現“有增長、無發展”的局面。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轉軌,轉換發展思路。 從突破資源制約的需要看,廣東也迫切需要轉軌。廣東本來就不是一個資源大省,但既往的經濟增長方式卻是粗放型的,還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羈絆。看一組數字,認識就更直觀了:目前我省每萬元GDP的煤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德國的4倍、日本的6倍。這樣,按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計算,我省要實現到2020年GDP翻兩番的目標,光是土地消耗這一項,就需要相當于深圳、珠海、東莞三市土地面積的總和!此外,近年來的煤電油運全面緊張,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頻發,這種“三高一低”的經濟增長方式還能夠繼續下去嗎?肯定不行! 把這些前提條件歸結到一起,我省要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迫切需要實現轉軌,走科學發展之路。 (二) 轉軌是現階段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而要求得以提出,是與滿足要求的條件成熟相關聯的。 從全球視野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世界經濟和貿易持續增長,國際投資繼續流向具有成本優勢和市場潛力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為經濟外向度高的廣東帶來新機遇。另一方面,國際產業重組和生產要素轉移加快,有利于廣東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泛珠江三角洲合作的深入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機制初步形成,更有利于廣東拓展國內國際發展空間。 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近30年的高速發展,廣東積累了相當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全國經濟普查得出的GDP數據表明,廣東的領先地位不可動搖,一馬當先。最近的統計數據更表明,我省2005年GDP、居民儲蓄存款雙雙突破2萬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在地方財政方面,廣東一般預算收入為1806.01億元,占全國的比重達到12.1%,繼續蟬聯全國第一。經濟實力在國內各省區市中的相對優勢,給廣東順利轉軌提供了緩沖余地。我們可以犧牲一點發展速度,以比較從容的心態,徹底地超越惟GDP思維,來調整產業結構,協調經濟與社會、經濟與環境的發展。 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是黨中央賦予廣東的光榮使命。因而對廣東來說,既有責任、也有能力在轉軌方面繼續先行一步,在已經當好的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基礎上,當好轉軌排頭兵,為全國的轉軌提供新鮮經驗。 (三) 像任何事情一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轉軌涉及的不僅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經濟體制的轉變,而且涉及到社會轉型等多個方面,難度之大更是可想而知。在這個問題上,不怕遇到困難,怕就怕有些領導干部覺得容易得很,跟著喊幾句口號,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他們那里轉軌成功了。 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能不能克服頭腦中對現存發展模式頂禮膜拜的“慣性”,將是轉軌遇到的重大阻力。現行發展模式運行了幾十年,對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著重大影響,一些領導干部對之異常熟悉,駕馭起來也得心應手。比如說,一提到發展,有人馬上想到的、要做的就是爭投資、上項目,追求上規模、上產值,而不管經濟效益;一些人習慣于把經濟看作惟一的工作指向,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忽視解決發展中產生的社會問題,“一俊遮百丑”;還有人為了追求眼前的“政績”,而不惜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轉軌的過程,是轉向科學發展的現代化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新的強大動力。其中的原動力在于自主創新。沒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無異于紙上談兵。當前,自主創新一定程度上還是廣東的一條軟肋。廣東競爭力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距離,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上的差距。70%的廣東制造業仍屬中低技術和傳統生產,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正如張德江書記所言,廣東發展正處于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場事關廣東前途命運的決戰”。 深化改革是轉軌的另一個動力。現行發展模式是以現行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為支撐的,深化體制改革,對現行發展模式無異于釜底抽薪,并將為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深化與否,最終要看政府職能是否的確由經濟干預型轉向了服務型。其中,調整政府官員政績考核標準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環節,通過制度建設促使領導干部先實現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轉軌,破除“經濟惟一論”,破除GDP崇拜,丟掉錯誤的政績觀,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 (四) 轉軌的過程,既然是朝向科學發展的現代化過程,轉軌出現的伴生問題就非常值得關注。在亨廷頓看來,社會和經濟現代化不僅能產生政治動亂,而且動亂的程度與現代化的“速度”有關。上面提到的“拉美陷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發達國家屬于自然轉軌,由成熟的經濟社會體系所催生,比如第一個實現現代化的英國,從1649年算起到1832年,他們用了183年的時間;第二個實現現代化的美國,從1776年算起到1865年,他們用了89年的時間。 我們則屬于趕超型轉軌,要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發達國家百余年完成的路程,要在同一時段完成發達國家分時段完成的體制轉軌、增長方式轉軌、技術轉軌、社會轉軌,因而在轉軌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許多問題。列車的高速轉軌會使部分乘客失衡;經濟社會發展的快速轉軌也會使部分社會成員失衡,帶來社會利益的重組和社會階層的分化。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矛盾,失衡就會演變為失控,最后導致“脫軌”。就此而言,轉軌確實是對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把握和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是防止轉軌失衡的關鍵之處,而根本之處則在于,始終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著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特別是維護好、發展好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構建“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諧廣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