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道路可能比想象的要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2日 15:25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評論員 文平 今天30歲的年輕人,45年后或許會發現,通往現代化的道路要比今人想象的狹窄。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歌聲嘹亮的時候,我們不懷惡意地道出這樣的假設,并非刻意地向描繪未來美好生活的“報告”吐口水,而是誠懇地提醒那些可能會陶醉于遠景的人們,應對現代化的艱難做更為充分的估量,有的放矢地掃除現代化的路障。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的“報告”恰如喚醒冬蟲的春雷,給蟄居在現代化谷底的窮苦人無限鼓舞。雖然看懂中國科學院專業報告的人不太多,但太多的人通過傳媒通俗的解讀,簡單地知悉了《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勾勒的前景:2050年的中國將是一個中等發達社會,人均預期壽命逾八十歲,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率達百分之百,人們可以自由合理流動,最低月薪相當于2002年時1300美金的購買力,絕對貧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 回首一個半世紀以來中國人迷失在現代化歷程中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酸甜苦辣,稍有歷史情感的人,都不會對這份報告無動于衷。即便是那些被失業的威脅追得四處奔跑的“40、50人員”,或者是免除農業稅后急急返鄉務農的民工,抑或漂流在城市底層靈魂無處可歸的打工者的“第二代”。我們的血沒有冷卻,我們的心靈當然也會為現代化的明天而興奮莫名。然而,我們還是愿意小心翼翼地,用現代化的共識,與歡呼中國將由鄉村社會過渡到城市社會、由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的人們一起,理性地研探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或者說,為了理論上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的兌現,我們還要做哪些準備。 現代化不等于經濟現代化,F代化的內涵中,公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平等實現,當是須臾不可或缺的要件。對照真真切切的中國現實,沒有偏見的眼睛,一定會瞧見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中國的問題,本質上是農民問題,是一個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業國家如何工業化現代化的問題。單純提升每畝稻谷的斤兩,并不能一勞永逸地消弭困擾中國百年的“三農問題”。追求現代化,我們還必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讓農民進城。我們注意到,中國已有若干省市拆除了城鄉戶籍制度的籬笆墻,可城市居民的國家福利尚不能一視同仁地降臨到農民的頭上。雖然農業稅壽終正寢,綁在農民身上的“身份性貢賦”被中央政府急速清除,可我們并沒有徹底地砸碎身份的枷鎖。不久前,第一個廢除暫住證的沈陽,又將那張暗含身份歧視的證件塞給進城的農民。倘若城鄉二元體制的“死結”不能順利解開,“報告”中預言的5億農民進城還將面臨如何進城的進一步追問? 國家的現代化離不開人的現代化。沒有9億農民的現代化,作為一個群體概念的“中國人”又如何走向現代化?當下,考慮到教育是現代化必經之路的中央政府,已著手償還義務教育的歷史欠賬,用“免費教育”替代“義務教育”。可高等教育呢?想想10年也不易攢足的上大學的成本,有多少農民敢于鼓勵自己的子女沖刺“非義務教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提出了培育“社會主義新農民”?墒,如果不能讓農民擁有和其他集團平等的政治地位,怎樣不留痕跡地醫治梁漱溟等人70年前指稱的“愚、弱、貧、私”四大頑癥?1985年,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潤生,曾建議重建農會。20年過去了,我們只成立了農產品協會。 許多年前,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說:“中國可能選擇的道路,各種事件必須流經的渠道,比我們能夠輕易想象到的更窄!便裤轿磥憩F代化的人們,讓我們一起重溫這句故紙堆中的故人故言吧,請不要忌諱或許逆耳的言辭,請相信,只有像我們的總理那樣不諱言來路的崎嶇,有勇氣直面未來的急流險灘,我們走向現代化的時間才有可能縮短,現代化的道路才可能更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