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電包圍桂林山水緣于價值失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2日 12:21 新京報 | |||||||||
要旅游,還是要水電?這是一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正擺在桂林幾個縣市面前;而這個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對桂林的發展前景具有重要影響,對每個熱愛桂林山水的中國人也很重要。 《經濟參考報》2月11日報道,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桂林市目前已建的水電站達550座,在建待建的還有100多座。當地政府批準上馬小水電項目,目的十分清楚:增加財政收入
看起來收益不小。但根據常識,在河流上廣泛建設小水電站,必定會對桂林山水中的水產生負面影響。其結果是,整個桂林地區有所得又有所失。 此時,人們有理由指望水利、環保部門承擔起責任。但,“得”多還是“失”多,人們期待水利、環保部門給個答案。但讓人失望。廣西水文水資源局桂林分局官員承認,這些電站項目對河流的水流量是有一定影響;桂林市環保局官員也承認,小水電項目多少還是會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可奇怪的是,這些小水電站項目并沒有進行水資源論證,也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 人們當然可以指責這些政府專業部門沒有盡責,但它們也有難處。比如,某地政府在小水電招商引資過程中,為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便大幅度簡化小水電審批程序。 2002年之前,上馬小水電,只要下面寫一個報告,個別主管領導簽字即可。即使現在,也只是由政府常務會議直接審批。在這種情況下,水資源、環保、旅游等部門很難插上話。 不光是小水電。2004年8月媒體曾報道,桂(林)梧(州)高速公路陽朔段計劃穿越桂林遇龍河以西的巖溶峰林密集區。這一設計比替代方案能節省1.05億元。但地質和旅游專家則認為,高速公路穿越該地區,會破壞具有世界意義的峰林地貌的完整性。為此,來自北京、南寧的專家們奔走呼吁,但并未奏效。 發展經濟是正當的。問題是,在任何一個地方,可追求的價值不止一個。像桂林,至少在GDP增長率或政府財政收入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價值,即桂林山水的文化、自然價值以及由此帶來的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價值。 就這些價值而言,它不僅屬于桂林、廣西,而且屬于整個中國和世界。桂林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也一直想就桂林山水申請“世界自然遺產”。 然而,如果桂林的水因為修建水電站而遭到負面影響,其中的得失究竟如何呢? 對這一點,當地有識之士也早已注意。小水電項目遍地開花在當地已經引發了“要電站還是要旅游”的爭論。一方認為,應鼓勵發展旅游項目而不是小水電項目,因為小水電項目已經嚴重過剩,應停止過度開發,否則將嚴重破壞當地生態;另一方則認為,發展水電項目對拉動當地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意義重大,應予以支持。 不過,在這一爭論中,即使是主張限制小水電發展的一方,對得失的考慮,大體上仍基于短期的計算。得失的計算是有時間維度的,短期的收益和損失,與長遠的、可持續的收益和損失,可能是不同的。發展小水電,短期內當然可以帶來較大財政收益,其對桂林環境和水資源的損害卻未必馬上看得出來,但長期看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此,若要更合理地平衡環境保護、文物保護、資源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方面,需要平衡部門間權責,強化負責保護環境、水資源的政府部門的權力,使其可以有效發揮作用,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抗衡財政、電力、交通等部門。另一方面,也需要平衡長期與短期利益。在這方面,人大、政協與行政部門相比,因為較少GDP增長壓力而更傾向于考慮長遠利益,可以較多地考慮資源、文物、環境的價值。在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今天,建議讓人大、政協更實質性地參與那些可能影響環境、文物、資源的項目的論證和決策。這更能讓桂林山水持久地“甲天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