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人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16:18 《理財》 | |||||||||
本刊記者 林偉 2006年3月全國新一輪跳槽高峰期即將來臨前夕,CCTV《社會記錄》欄目先聲奪人,2005年底就在新浪新聞網站首頁發出“歲末尋人”的熱帖。 記者也知道,無論是尋人還是招聘,并無年初、年中、年末之分,對所有大中小各
一番表白,大家可能立馬想到這兩年正流行的“忽悠”一詞。不過,這里卻并不是想忽悠大家,而是因為《社會記錄》“歲末尋人”這個帖子不僅簡潔明了,而且“通體”散發著一種有別常規的“味道”。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貼子本身。 尋人啟事。姓名“編導”;性別“男/女”;血型“熱血”;基本體貌特征:1.對新鮮事有那么點敏感、執著勁兒,總會冒出些不同的想法。2.混跡電視或者紙媒兩年以上,熟悉影像敘事或者文字功夫不賴。3.有紀錄片拍攝經驗者優先。4.牙好胃口好,身體倍兒棒,當然做人要厚道。同時要求,提供照片一張,驗明正身簡歷一份,文字一篇。 仔細嗅一嗅,這個帖子散發的“味道”是什么? 插科打諢,幽默詼諧,這只是一面。更重要的卻是要翻過來看的那一面,即無數企業招聘中那年齡、學歷的要求不見蹤影,而能力、閱歷、健康的要求在簡約直白中顯示出高難度,讓人一看就知道央視又在找會“忽悠”人的人,而不是那“十年寒窗苦”下的一紙文憑。進一步證明,央視網站《社會記錄》原版的求賢標準如是說:“如果你有社會學、中文、新聞、歷史、電視專業背景,告訴我們一下,但這不是標準;如果你有文憑,復印一份給我們,這也同樣不代表什么。” 敘述一個尋人的真實個案,但仍不得不回到現實世界中。在現實職場中,我們絕大多數企業尋人的標準都是在找與年齡相配套的文憑,而不是在找自己真實需要的人。年齡和文憑的價值導向及其強勁市場需求,自然拉動催生出畸形的求職人群,相應地也就給無數真正人才套上能力釋放的枷鎖。 因此,找人而不是找文憑,這應該是央視《社會記錄》“歲末尋人”給我們所有企業理財者的最大啟示。畢竟,“解放”人才,真正得“解放”的卻是企業自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