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花旗收購廣發:會否是中國版的優尼科收購案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09:28 《中國企業家》雜志

  類似“花旗收購廣發”的兩難抉擇在中國并購市場將會越來越多,化解難題的關鍵在于盡快成立專門的外國投資審查機構,同時把商業決策的權力交還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

  241億元的出價,似乎已經讓廣發行穩穩地裝入花旗的囊中,不過,在三大競購方于2005年的年末亮出自己的底牌之后,時間竟似停滯一般,曾經躍躍欲試的媒體也在剎那間噤然失聲!度A爾街日報》年前曾有一篇報道稱,花旗收購廣發如獲成功,將“開創一個時代”
。因為這將是第一起外資機構大比例控股中國擁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案例。當然,它之所以引起國人注目更因為收購方是花旗——一家來自美國的最為野心勃勃的全球性銀行。然而,出價最高的花旗會否成為最后的贏家,至今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這一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收購案走向如何還將由國務院拍板決定。

  背景交代至此,其實這起收購案遲遲難于定奪的深層次原因已不言自明,那就是它關乎中國的“金融安全”,放大開來講叫“經濟安全”。還是在2005年,中國一家著名的國有企業收購美國一家石油公司,曾在美國國內激起了關于“經濟安全”的深度憂慮,而這家中國企業的最終失利也蓋緣于斯。大家知道,這家中國企業叫中海油,它收購的對象是優尼科。

  花旗收購廣發行,會是一起中國版的“優尼科收購案”嗎?在最后的結果出來之前,我們還很難對此下絕對的判斷。但是,對比這兩起發生在中美之間方向完全相反的收購案的特征和已經走過的過程,可謂啟示良多,其意義將遠遠超出結果本身——盡管在很多人看來,結果完美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妨先對比一下收購方和被收購方的身份及收購的性質!皟災峥剖召彴浮敝校鰞r最優的收購方是中海油,它可以說是中國石油行業一家最優秀的公司,被收購方優尼科是美國第7大石油公司,在該國的行業地位屬于中等靠前;“廣發行收購案”中,出價最優的收購方是花旗,是美國銀行業最優秀的公司,被收購方廣發行是中國10多家有全國性牌照的中資

商業銀行之一,盡管它不如四大國有銀行那樣引人矚目,但如果把中國所有的100多家商業銀行放在一起評價,它在中國銀行業地位和優尼科在美國石油業的地位可謂難分上下。再看收購案所發生的行業,雖然截然不同,但如果從兩個行業在東道國的重要性來考察,其地位亦極其相仿—金融業和石油業顯然分別是中美兩國極其重要的戰略行業。我們如果再考察一下兩起收購案的其它主要競爭對手,還會發現第三點驚人相似之處:“優尼科收購案”中,中海油的勁敵是
雪佛龍
——美國名列前茅的大石油公司;而在“廣發行收購案”中,平安則是很多人心目中中國本土最成功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當然,最后的結果是雪佛龍擊敗了價格最有競爭力的中海油,那么,呼聲不高的平安會擊敗與中海油同樣志在必奪的花旗嗎?

  以上的對比當然還不是筆者想要揭示的兩起收購案全部意義所在,更不是為了借此預測出什么結果。事實上,我們如果進一步對比一下兩起收購案發展的過程,就會明白,“決策的程序”比“決策的結果”更最值得我們深思。

  面對同樣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優尼科收購案”中,最終決策的還是優尼科董事會——盡管美國

財政部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以及某些國會議員們在收購方的選擇上給予了相當的壓力;而在“廣發行收購案”上,拍板不得不求助于最高一級的政府機構。盡管因為廣發行的國有性質,這一方式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是這種“特事特辦”的決策方式無疑使得風險過分集中了。在這方面,兩起收購案又是一個極大的、不容我們忽視的不同。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一些重要行業大規模并購的展開,中國在并購審查程序上的缺失以及不透明的弊端將充分暴露。面對跨國并購案中利益相關方不同的價值取向,最高層顯然求得絕對平衡。在“廣發行收購案”中,地方政府作為大股東,當然希望引入一個有實力的買單者,而監管機構除此之外,又有維護“經濟安全”的考慮;還有,地方政府希望外資能大比例控股,出更多的錢,但監管機構卻面臨現行外資政策受到挑戰的尷尬。顧此必然失彼。

  從“優尼科收購案”發生的整個過程中,我們當然可以借鑒很多,但現在中國最迫切的是建立一個外國投資審查機構—這個機構只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來審批跨國并購案件,而屬于商業決策的部分則完全交給被收購方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兩者各安其所,而不是系于一身,相互糾纏。

  (杜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4,2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