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天生的計劃經濟色彩讓鐵老大刀槍不入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王擎/文

  春運漲價所引起的非議只是一個表象,其實它折射的是中國鐵路的體制性缺陷。

  鐵路天然具有集中調度指揮、按圖行車、運輸進款清算、承擔社會公益性等基本特點,天生注定了其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因為也被稱為“計劃經濟最后一座堡壘的產業”。

  熊偉給馬凱寫了一封信。

  熊偉,到目前為止,還算不上是個名人,曾經的一名普通記者。馬凱,大名鼎鼎,現任國家發改委主任。

  信的題目是:“關于要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2006年全國鐵路春運期間火車票價調整方案按照《價格法》的要求召開聽證會的申請書”。

  1月10日,鐵道部發出《關于2006年春運票價實行政府指導價的通知》。通知稱:春運期間,全國部分旅客列車將實行票價調整,其中硬座上浮15%,其他席別上浮20%,節前上浮日期為1月21日至27日,節后上浮的時間為1月31日以后。

  熊偉在信中寫道:鐵路運輸企業事實上處于壟斷地位,鐵路客運票價屬于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鐵道部在春運期間對部分旅客列車實行政府指導價,即漲價,必須要按《價格法》的規定,由價格主管部門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持召開聽證會,聽取廣大消費者的意見,否則就是違法的,必將損害廣大消費者的權益。鐵路部門沒有決定春運鐵路票價是否浮動的權力。春運期間鐵路旅客票價形成的法定程序是:由鐵道部擬定票價報國家發改委,由國家發改委舉行聽證會,報國務院審批。

  熊偉要求,如果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就2006年全國鐵路春運票價調整方案舉行聽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在2006年2月底前承諾按照《價格法》的有關規定,在2007年春運開始前2個月,就2007年全國鐵路春運期間火車票價是否應該上漲及上漲的時間和幅度進行聽證。

  不知道熊偉是否清楚,其實早在2002年1月12日,原國家計委曾在北京鐵道大廈舉行過一次“部分旅客列車票價實行政府指導價方案聽證會”,筆者曾有幸旁聽了那場聽證會。事后,媒體對價格聽證會的評價更多的是“流于形式”。那場聽證會的結果是,當年1月28日,鐵道部公布春運票價實行政府指導價實施方案,票價上浮的幅度為:硬座15%,硬臥、軟座和軟臥上浮20%,學生票、革命傷殘軍人票價不上浮。此后的4年,沒有再召開過類似的聽證會。

  不可否認,鐵道部是聰明的。因為他們選擇了一個需求彈性最小的時機提高票價。春節要全家團圓在一起,是烙在每個中國人腦海里的傳統。這個時候,就算票價上漲一倍、兩倍,也會有如潮水般的人擁向鐵路。來自于鐵道部的消息稱,1月21日,票價正式上浮的第一天,創造了春運節前發送旅客374萬人的歷史最高記錄。

  這最高記錄為鐵道部創造的額外收益是可觀的,截至1月27日,全國鐵路春運節前發送旅客4939.4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86.2萬人,4000多萬人次乘以至少15%的票價上浮,實在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數字;然而,這居高不下的客流量同時令鐵道部漲價的重要理由:“分流客流”、“削峰填谷”大打折扣。

  其實,鐵道部漲價車票理應產生的分流政策效應沒有實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鐵路客運發展速度緩慢,運輸供給嚴重不足。

  2004年,全國在

高速公路上的投資為3600億元。而在鐵路方面的投資為600億元,2005年提高到1000億元,但仍遠遠落后于高速公路的投資。雖然普通群眾對鐵路的需求量巨大,但并沒有帶來投資量的增加,這是因為鐵路客運幾乎是虧本運營,投資的熱情自然不高,我國現有鐵路運營里程7.2萬公里,但三分之二是在1978年以前建設時,改革開放以后,建設速度明顯下降,國家對鐵路投資從占國民生產總值2%下降到1%,而對鐵路運輸的需求則快速增長,缺口在增加。

  從這個意義上說,春運漲價所引起的非議只是一個表象,其實它折射的是中國鐵路的體制性缺陷。

  鐵路天然具有集中調度指揮、按圖行車、運輸進款清算、承擔社會公益性等基本特點,天生注定了其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因為也被稱為“計劃經濟最后一座堡壘的產業”。

  事實上,自1980年代開始迄今,國內學術界及鐵路主管部門就提出了若干種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鐵路整體改革方案,包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案、“網運分離”方案、組建區域公司方案、跨越式發展方案等。而有關于鐵路改革“提速”的消息也不止一次地出現。但由于種種原因,改革要么不順利、要么沒有進展,要么“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有學者指出,“鐵路改革”就是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真實寫照: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產權配屬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已在所難免。然而,事情的復雜就在于中國鐵路產業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集團,更要緊的是,這些利益集團既是人們寄希望進行鐵路改革的初級行動團體,同時又是必須進行改革的對象。也就是說,改革者竟然是被改革者,被改革者竟然是改革者。在如此悖論之上,改革考驗的不僅僅是智慧,還有自我革新的勇氣。

  熊偉的信再一次提醒我們關注中國鐵路,關注的焦點不僅僅是,民主行政應該得到真正的貫徹執行,我們更要關注的是鐵路產業的諸多深層次問題什么時候能夠真正觸及得已解決,更要關注的是中國經濟體制的深層次問題何時可以真正開始改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34,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