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機會就在眼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17:12 新民周刊 | |||||||||
WTO保護期即將過去,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大量基金的培育,QFII的虎視眈眈,銀行里14萬億的居民存款,良好的國民經濟發展環境,清楚地告訴人們,世紀機會就在眼前。 撰稿/黃復興 中國證券市場短短十幾年的發展史,是在制度的變更中扭步前行的。由于中國證券
為了避免這種從企業組織形式到企業制度和文化在不同制度環境中嫁接產生的“基因”排斥,那種“病床前”的制度設計在中國證券市場顯得十分普遍,制度的隨意性曾給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傷害。不管是股票的發行制度,還是對公司與市場的監管制度都曾因為制度因素使市場和投資者遭受過重大的創傷。市場和廣大中小投資者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發展的社會成本奠定了管理者制訂制度的技巧!豆痉ā泛汀蹲C券法》兩大法的頒布,規范了市場的監管行為和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制度的頒布頻率大大降低,對市場的干擾程度將明顯下降,因制度因素造成的市場大起大落的現象將明顯減少,制度對市場的影響峰度趨于收斂。 懸掛在計劃經濟體系外的中國證券市場,始終是靠計劃經濟系統輸入的特殊養分,在行政的呵護和干預下匍匐前進的,這對于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初期是極為必要的,但行政權力對市場的干預遠遠超出呵護市場發展的需要,過分被寵的行政權力和缺乏對行政權力干預的制約條件下,這種權力便很快就轉化為部門或個人利益的工具。 不需擔當責任的權利雙肩挑的“三缺一”,使得行政權力在證券市場的尋租表現得淋漓盡致。過分集中的行政權力,不但是權力腐敗的根源,也是末端證券市場難于迅速和健康發展的要害所在。 但是,經過近5年的熊市煎熬和探索,今天中國證券市場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隨著兩法的完善,市場機構隊伍快速發展,市場的力量迅速壯大,市場行為正在逐步取代行政權力,市場監管權力的下放,審批范圍的縮小,兩個交易所被推在監管的第一線,將為市場行為的正常運作讓出空間。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問題一直是困擾證券市場發展的一個痼疾,內幕交易,大股東挪用、占用公司資金,個人憑借大股東的地位武斷決策,造成上市公司的效益低下,利益向外轉移,不少公司因此資不抵債,最終被迫退市,造成廣大中小股東損失慘重。經過近5年的熊市,許多問題“指落事出”,針對過去不規范運作而產生的種種問題,管理層采取了從制度、體制到機制方面的多方位的措施,加強監管力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進入2006年,隨著兩法的頒布,公司運作將進一步規范,優勝劣汰將更加殘酷。 盡管從上到下都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給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作為證券市場的核心部分——產權主體的人格化問題,仍然沒有因股改的解決而自然消失,改革解決的僅僅是國有股的流通權問題,并沒有解決最為關鍵的委托代理關系問題,過去的種種問題產生的根源——產權人和受托人之間利益博弈問題依然存在。2006年即將開始推出的股權激勵的制度設計,使得改革接近深水區,必將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2006年中國證券市場將迎來世紀初最為輝煌的發展時刻,近5年的熊市為今后的發展預留了大幅上漲的揚升空間,WTO保護期即將過去,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大量基金的培育,QFII的虎視眈眈,銀行里14萬億的居民存款,良好的國民經濟發展環境,清楚地告訴人們,世紀機會就在眼前,現在的中國證券市場可能會成為未來20-30年之間投機投資均適宜,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業;蛟S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會有起伏會有波動,有時甚至是慘烈的,但它改變不了中國證券市場快速向前發展的格局。或許它將成為這一代人最為難得的財富積累的機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