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考驗國家意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5日 15:47 《商務周刊》雜志 | |||||||||
盡管技術創新尤其是共性技術因為有利于全社會從中獲取福利而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公益性,但創新的主體依然是企業而非政府。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我們再不能被行政官僚主義的無效率和市場教條主義的軟骨病貽誤戰機了 □文 高昱
如果說過去兩年,中國政府的政策信號是以解決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重磅開局的話,那么“十一五規劃”第一年的序幕,則是在向自主創新吹響的號角中拉開。 1月9日上午,新世紀第一次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胡錦濤主席在一個小時的演講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要在202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為此要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胡的講話極其明確地表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僅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而且被認為是“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抉擇”。 把自主創新能力和民族復興、國家競爭力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實際上彰顯了崛起中的中國拒絕成為“附庸經濟”、希望躋身現代化國家的國家意志。 就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了20多年、且經濟總量已位于全球第六之際,一系列的貿易摩擦,特別是在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品在歐美市場遭遇的強烈抵制,使得所有人都開始反思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中國每年為全世界60億人每人生產一雙鞋、兩匹布、三件衣服,但是中國強大的比較優勢并沒有換來自由貿易應得的市場。相反,商務部去年幾乎成了“紡織部”,和大西洋兩岸的貿易保護主義做了艱苦斗爭。商務部副部長、WTO首席談判專家高虎城曾感嘆道:“年輕時是別人批評我們市場不開放、貿易保護主義,現在我們下去學游泳了,你們反倒上來了!” 在這種角色的轉換中,在我們按照西方制定的自由貿易規則玩全球化游戲的時候,突然深刻地認識到,沒有永恒的國際慣例、經濟真理,只有永恒的國家利益。 而當今時代,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美國政府智囊機構蘭德公司早在1980年代就指出,只有技術獨立,才有經濟獨立,才有政治獨立。也就是說,技術不僅是經濟的,也是政治的。 就在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之際,中國的跟進是我們這一代人刻不容緩的使命。 用15年的時間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這是一項極其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涉及的領域包括國家戰略、教育、科研和創新體系、人才戰略,甚至文化再造。 在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中,多處提到民族自信、自強、自尊和自豪感。記得兩年前在科技部舉辦的一個關于汽車自主創新的研討會上,那些在艱苦條件下研制出第一代紅旗轎車的工程師們總是在感嘆,在合資模式中,中方自主創新的志氣先就丟了。這樣的話讓人感慨。 好在,有志氣的企業還有。夾縫中成長起來的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汽車企業奇瑞、吉利、長城、長安等一起,去年共完成的汽車出口總數首次超過了進口。奇瑞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耀還被授予了2005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自主創新獎。該獎的年度人物大獎則頒給了從硅谷回國創業的中星微電子董事長鄧中翰。他率領這家公司首次成功地將中國芯片全面打入國際市場。當公司4位創始人同臺演唱《我的中國心》的時候,會場氣氛達到了高潮。 在強調企業是市場創新主體的同時,政府的責任也不容忽視。以美國為例。很多人不知道,二戰后的50年間,美國聯邦政府的投入占美國全部R&D投入的1/2—2/3。政府力量對美國技術進步的直接作用,不僅體現在投入上,還體現在需求上。政府采購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新技術的應用提供市場,在美國半導體工業發展的早期,其產品幾乎沒有民用市場,全部是由國防部采購。IT、通訊、裝備工業、航空制造、材料、生物工程等托起高科技和新經濟這一美國發展新引擎的重要產業,也都脫胎于美國政府乃至軍方的研究成果。 根據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大管理學院教授路風的研究,日本和韓國當年處于趕超階段的時候,主要由企業進行的技術學習也往往貫徹了國家的政治意志。這是因為,當存在能力壁壘時,后進企業在進入被先行者所主導的產品市場時必定面臨風險,而且壁壘越高,風險越大。風險來自能力發展的長期性和困難性,也來自先行者的壓制。由于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注重邊際收益的自由市場機制并不支持以技術學習為目的的投資,即所謂“造船不如買船”。只有在政府發揮作用的條件下,才能使企業克服這種壁壘。 然而,盡管技術創新尤其是共性技術因為有利于全社會從中獲取福利而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公益性,但創新的主體依然是企業而非政府。日本解決這個悖論的方式是在保護國內市場的同時維持企業之間的高度競爭,國內市場更狹小的韓國的應對方式是鞭策企業出口,使其經受國際市場的競爭考驗。怎么找到適應中國現實與當前國際競爭環境的創新體制和企業內驅力,是包括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在內的各界人士必須認真思考和對比的探索課題。重要的是,探索無禁區,中國汽車工業和大飛機的殷鑒不遠,我們再不能被行政官僚主義的無效率和市場教條主義的軟骨病貽誤戰機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