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軍:財政補貼中石化是市場化改革的曖昧倒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5日 09:45 《英才》 | |||||||||
文·賀軍 在2005年全球的高油價之下,國內幾大石油巨頭賺得盆滿缽滿。中石油去年上半年盈利已達616億元,中石化前三季度凈利潤也高達264.76億元。但讓人意外的是,中石化在2005年底仍收到了一份“大禮”,中石化集團收到中央財政的一次性補償100億元。
然而對這份大禮,實在難以讓市場服氣。有不少市場人士質問:作為企業的中石化憑什么要中央財政的補貼?中石化集團在系統內去調整利潤,而不是再讓財政來掏腰包。 中石化惟一的理由是,國內外油價嚴重倒掛,而這種錯位是由于中國政府實行了價格控制,限制了國內油價隨市場變化上調。如果這個理由成立,那么100億補貼可以理解為,這是中央為國內的油價形成機制向企業做出的補償。 作為一家國企,中石化雖然沒有“完全的”定價權,但作為一家有相對“壟斷權”的國企,它也得到了國家很多廉價的資源和政策傾斜。兩相比較,這足以抵消油價倒掛問題。利益與責任的平衡也算是國企應盡的義務。 但現在中央財政竟然掏出100億來補貼企業,實在是開了一個壞頭。據國內媒體報道,在香港上市的中航、東航、南航三大內地航空集團,因為2005年一年內航油價格升幅達25%,日前向國務院要求免征航空煤油進口關稅、降低航空煤油進口及銷售環節的增值稅,并要求對保稅油應退稅款予以清算,涉及款項超過20億元。這一要求實際上就是變相要求中央給予財政補貼。 筆者認為,不論中央為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支付代價,還是國企要求國家為政策限制而賠償,都不是好現象。前者是改革不足形成的缺陷,后者是國企習以為常地向國家伸手要資源的慣性。這些年,中國付出了這么多的代價,換來的難道就是對這種不完全改革的容忍嗎?這實際上是市場化過程中一種“曖昧”地倒退。 (作者系ANBOUND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高級分析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