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論點中的7個謊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3日 07:59 經濟參考報 | |||||||||
一段時期以來,源于紡織品進口配額被取消和農業保護政策被動搖,西方國家政治家、企業家和工會領袖就競爭力與全球化發表了一系列保護主義論點,其中包含7個謊言: 1、 認為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完全以價格和相對成本為基礎。這是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新古典觀念”。但“卡爾多反論”幾十年前證明,一個經濟體的價格和相對成本的改善與它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沒有直接關聯。
2、 認為競爭力是一個靜態概念。實際上,競爭力是一個動態過程。為保持競爭力,國家需根據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水平沿一條不斷增長卻沒有盡頭的價值鏈前行。所有發達國家最初都從利用低工資和低生產成本優勢獲得競爭力。此后,它們才開始借助于教育、資本、創新和新技術使產品尖端化、高附加值化,提高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的。 3、 認為中國制造業和印度服務業將控制世界出口,因為它們的相對工資低且技術合理。其實,如果說工資水平低,那是因為它們的生產能力也低。因此,隨著生產能力提高,工資水平會提高,它們貨幣的匯率也會提高,促使它們尋求其他制造業產品和高附加值服務,而把現有制造業和服務業項目留給處于價值鏈更低層的國家。 4、 認為一個經濟體內所有就業機會都面臨全球競爭。真實情況是,包括最開放國家在內,所有國家都擁有生產“可貿易化”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的出口、在國內市場上與其他國家的進口競爭。同時,各國都擁有并不生產“可貿易化”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不會與其他任何國家產生競爭。 5、 認為發達國家提高競爭力的唯一方式是讓大部分勞動力獲得大學學歷,尤其是在物理、化學和數學方面。事實是,發達國家如今大部分職業集中在無需展開國際競爭的服務行業,包括教育、衛生和社會救助等社會服務、企業和政府管理、信息、通信、保險、零售、旅館、家政、建筑以及所有與新技術應用和傳播相關的領域。 6、 認為國際競爭力是一種“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的游戲,就像同一行業內兩家競爭企業,如果其中一個獲得很大市場份額,另一個就面臨破產或被收購。事實有誤。如果發達國家面對新興國家繼續實施程度相當高的保護主義,因害怕本國就業受到威脅而不再投資于發展中國家,遏制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那么,所有人都會是輸家。一方面,發達國家的公民將是最大的輸家,因為保護主義相當于對他們額外征收消費稅,使他們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另一方面,發達國家企業將喪失最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市場。 7、 認為全球化和低工資國家更強的競爭力會導致發達國家福利水平逐步降低。事實上,瑞典、芬蘭、丹麥和挪威等高福利國家競爭力很強。它們的未來之所以不確定,是因為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快和嚴重,長遠可能導致養老金和醫療基金體系入不敷出。但這與全球化和低勞動力成本國家的競爭力無關。 作者為英國倫敦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摘自1月13日西班牙《國家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