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華南隱現氣荒 > 正文
 

華南氣荒不是商家的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3日 02:06 第一財經日報

  王佴

  剛一入冬,華南地區瓶裝氣一路告急。

  對于氣量因何短缺,常見以下兩種解釋:一是前段時間,國際油價漲得太厲害,于是導致現在的進口氣也跟著漲;另一個原因,有企業參與爆炒。某市物價局官員甚至言之鑿
鑿地表示:“要對這些參與炒氣的企業‘秋后算賬’。”

  咱們先分析兩個問題:第一,氣價高漲這一過程中,所謂的各批發企業炒作是不是主要因素?第二,即便商家真的存在投機行為,那是不是有了必須“秋后算賬”的必要?

  去年夏天,同樣是華南出現了油荒,當時有一種說法,因為存在內外油價差,所以兩巨頭干脆把國內供給量給調低了,結果兩巨頭均十分委屈,于是到了年底中央財政還不得不拿了近100億元為中石化彌虧。

  雖然忙活了半天,也沒搞清油荒這事,到底是誰干的。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俘虜理論”,政策制定者到頭反被政策約束者給控制了。

  所以,當我們看到,出現進口氣供應短缺、價格上漲時,兩巨頭不是以平價氣供應市場,而是也來了個招標出售時,就不要大驚小怪了。

  再說投機,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個產業或市場是否有競爭性,是從以下三方面來判斷的:一是新進入者與原有經營商是否地位平等;二是有無沉沒成本;三是新進入者能否確保一定利潤。如果這三個條件滿足,那就是競爭性產業,經營者必須按市場平均利潤來為自己的產品定價,否則他們就會被這個市場所淘汰。

  拿著理論套一套現實,我們就知道,那些遍及城鄉的加氣站以及它們上一級的批發商,都不過是瓶裝氣中下游市場自由競爭的參與者,如果非把氣荒造成者的帽子,扣在他們偶爾為之的加價行為之上,真有點吃柿子專挑軟的捏的味道,畢竟當他們真的虧損時,是沒有人會拿100億元的紅包來補貼的。(作者為本報華南分社記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