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下個5年 誰將引領華東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0日 07:30 人民網-華東新聞

  本報記者 王偉健

  在本周召開的浙江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省長呂祖善代表省政府作了關于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規劃綱要(草案)的報告,宣布了未來5年浙江發展的思路和規劃。也是在這幾天,華東七省市中,已有山東、福建、江蘇、上海經“兩會”審議通過了各自的“十一五”規劃,安徽、江西也有了“十一五”規劃的建議。

  未來5年,華東七省市將如何發展?他們組合成的“東部旗艦”,能擔當起引領全國的重任嗎?

  皖贛明顯要加速

  雖然中央政府在力推“綠色GDP”,但作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標,GDP仍是各地政府最為關心的指數之一。在華東六省一市目前發布的“十一五”期間GDP增長率數據中,各省市GDP增長率均在9%以上,高于國家統計局預測的“十一五”期間全國GDP增長率保持在8.5%。

  不過,相對于“十五”期間的這七省市的高發展速度,這個速度總體放緩了。

  在華東,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等地,發展速度較快,但在“十一五”期間,GDP增長相對于中部省份的安徽和江西低了1至2個百分點。有關專家稱,由于相對發達地區經濟總量大,“十一五”又是一個經濟轉型的時期,因此,更注重經濟運行的質量。而相對欠發達地區,則利用這段時期加快發展,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十一五”期間,江西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11%,這個目標在華東各省市中,最高。

  為此,江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信息研究處處長陳新華解釋道,江西提出這個目標,是一個科學、理性,也讓人怦然心動的數字。他認為,從這幾年看,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計劃主要經濟指標,GDP年均增長達11.6%。

  而在江西省政府辦公廳調研處助理調研員周凌榮看來,江西和東部的差距有些方面還在繼續擴大。按照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的要求,為了趕超全國平均水平,需要江西提速。

  當然,江西省委、省政府想得更遠。“十一五”期間,江西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進。他們認為,這個時期正是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把目標定得高一點,才能打好基礎。

  同為中部的安徽省也“英雄所見略同”。“十五”時期,安徽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為逐步縮小與全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差距,安徽省近日提出,“十一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要繼續在10%以上,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對于這個目標,安徽省有關領導頗有信心。安徽省省長王金山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說,“融入長三角、依靠高科技、開發兩流域、唱好‘黃煤戲’”是加速安徽崛起的大戲的前奏。

  要加速,怎么加?

  以江西為例,他們將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陳新華認為,推動江西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繼續改善江西的軟環境,這是所有欠發達地區首先要做的。令人欣慰的是江西前5年做得還不錯,有的大項目落戶江西,省里主要領導都去過多次;還有個項目,上午一個電話打到經貿委,當天下午就批了,效率很高;工商部門現在一天內就能把執照辦好……“我們需要這樣的軟環境,以改善江西省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吸引外資。對于江西省來說,投資還是最重要的,畢竟江西的經濟還不發達”。

  “先進們”更重和諧

  中部在奮起直追,排頭兵又豈甘落后?

  雖然整體速度相較于他們各自的“十五”步伐有所調低,但仍然都超過了全國預計的平均水平。這對于連續保持十幾年快速增長的這些沿海發達地區來說,相當難得。

  江蘇“十五”前4年的GDP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2.6%,預計今年增長不會低于14%。一般人認為,江蘇經濟目前仍處于上升期,“十一五”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完全有可能。

  和江蘇一樣,山東的經濟增長目標也定在年均增長10%左右。對這個數字,山東的代表、委員認為還是很“留有一定余地的”。山東省有關領導在不久前召開的省委全委會上就表示,“爭取完成得更好一些”。

  而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的“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目標為GDP增長率在9%以上。在很多人看來,這也許意味著上海連續14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速度的“輝煌”將會結束。然而,上海市政府特聘決策咨詢研究專家楊建文卻表示,調低GDP增速,為上海在“十一五”期間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運行方式轉變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既要推行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運行方式,又要讓GDP高速增長,很難兩全。”上海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從《規劃》中所描述的產業結構來看,上海要保持GDP實現兩位數增長,“要重新定位”。

  上海之所以要調低GDP增長率,有關專家分析說,上海在推行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運行方式,對GDP的高速增長會有影響。上海市統計局不久前發布的信息表明,2005年1到11月,上海市重點發展的6個工業,喜憂參半:精品鋼材制造業是主要的盈利行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生產總量大,但盈利能力相對較低;汽車制造業生產和利潤雙雙下降;成套設備制造業盈利能力大增;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制造業生產規模大,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也大;生物醫藥制造業生產規模小,發展較穩定。上海市發改委人士分析,上海發展模式轉型有個過程,“在轉型過程肯定會影響GDP的增長”,“調低到9%,就是為了應對這個影響”。但楊建文稱,“完成9%的目標依然沒問題”。

  “保守”的還有浙江。浙江把未來5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定在9%以上,相對于該省“十五”期間年均12.8%的增勢,相對于全省蓬勃發展的經濟以及經濟結構的相對優化,省外很多人都有些不解。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也認為:“浙江實際執行的結果超過9%的可能性很大。”他繼而分析了原因,在“十五”期間,浙江省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厚實,體制更具活力,經濟結構進入根本性轉型時期。目前,浙江的產業結構轉型出現好的跡象,比如輕紡的比重在下降,而機械、電子、汽車等產業在上升,長期以來的紡織大縣紹興目前非紡投資超過70%,因此,“十一五”期間的浙江,絕對有實力和能力再續寫經濟傳奇。

  降低能耗是新“考點”

  中央在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單位國民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的目標。目前,華東各地在制定本地區“十一五”規劃時,也紛紛提出這個目標。

  我國單位能耗遠高于發達國家,甚至高于不少發展中國家。國家發改委提供的資料表明:我國生產1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的單位能耗是日本的11.5倍,是法國和德國的7.7倍,是英國的5.3倍,是美國的4倍。而我國在未來較長時期內將處于重化工業階段,面對城市化進程加速、居民消費升級和國際制造業轉移等情況,資源能源消耗將繼續增長,如果不采取一切措施降低能耗,中國的經濟增長將變得無以為繼。

  制定目標并不難,難在目標的落實。華東7省市如何實現20%的目標呢?

  從目前華東各地的經濟增長方式看來,這個目標完成起來難度不小。

  總體上看,目前江西省每萬元工業總產值能耗要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13。江西給人的印象是山清水秀,但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環境與資源壓力逐步顯現。江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新華認為,按照江西省委建議中的這個目標,工業的使命可謂重大,任務也艱巨。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工業系統逐年分解,落實到各行業與企業。據了解,明年的目標要求是工業綜合能耗降低5%,以后每年按5%的要求推進,最終確保未來5年單位GDP能耗下降20%。

  江西省經貿委綜合處處長王小永則從“差距之中看到潛力”。他說,江西的資源利用率不高,一些行業的利用率甚至只有50%到60%;能源消耗偏高;循環經濟發展不夠。而這些,從另一個角度看,恰恰說明江西省降低能源與資源消耗大有文章可做,“關鍵是要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浙江在“十五”的快速發展引發的“成長的煩惱”在去年相當突出,“成長的煩惱”其實就是資源緊缺、能耗過高、污染較大。浙江工業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鮑健強教授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改變工業結構,成為浙江“十一五”降低單位能耗的必由之路。他認為,政府的當務之急在于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性政策法規體系,構建循環經濟的科技支撐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技術環境。

  細心的人發現,在今年的上海市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一五”規劃綱要中,上海在繪制藍圖時大量的提到的是降低能耗、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是經濟增長方式的重大轉變。上海預測,到2010年,全市的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環保投入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以上。

  江蘇對能耗降低的目標提得更高,要求把“20%”當作底線。省委、省政府提出:主要是抓住生產和建設環節節約這個重點,下決心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低耗型產業和產品,以盡可能少的物質消耗,產出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要借助資源能源約束的倒逼機制,促進集約型增長模式的加快形成。有關領導表示,達到這個目標會有一定難度,但這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山東的對策是,建設節約型農業,大力發展循環型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該省提出,爭取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實現蔬菜、瓜果等優勢產業和品種的規模化、基地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

  區域戰略各有難點

  注重區域的整體推進與融合,是華東地區“十一五”中的又一個亮點。

  《中國蕪湖》網站上有一個市民心聲,有市民這樣寫道:“在長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勢不可擋的今天,快速融入長三角,提升安徽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當務之急。”同樣的呼聲也來自政府領導。2005年10月22日在江蘇南通舉行的長三角城市峰會上,江蘇省淮安市常務副市長王向明改編了一首流行歌曲:“如果你們愿意,請讓我們靠近,讓你們明明白白我們的心。”來表達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群長三角周邊城市的共同心聲:盡快融入長三角。而這大概可以作為中部的安徽、江西和東部如何統籌發展的一個答案。

  安徽省委在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加速融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省長王金山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特別指出,從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格局看,安徽經濟發展的走向是由西向東,向東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他認為,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是拉動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安徽融入長三角,推行向東發展戰略,是中部崛起發揮區位優勢的最佳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博士也認為: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寄希望于東部的產業轉移。安徽的選擇,是抓住機遇,也是順勢而動。不過,他進一步建議,融入長三角,不僅僅是口號,安徽要具體研究,通過什么樣的路徑、什么樣的機制能夠融入長三角。

  其實安徽更明白此中要害。他們已經啟動了“十一五”經濟融入長三角的研究項目。省發改委有關人士透露:研究內容包括安徽經濟融入長三角的重大機遇分析,存在的制約因素,融入思路、目標和途徑;提出如何促使省內基礎較好的地區面向長三角聯動發展,盡快形成核心經濟帶;如何以消除投資軟硬環境瓶頸為著眼點,全面打通融入長三角的快速通道;如何以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為依托,加快實現與長三角的產業對接;如何以人力資本開發和土地儲備為著力點,夯實融入長三角的發展基礎等。目前,安徽省已確定以全面對接長三角為重點,加快構筑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如果說安徽的“區域發展”側重于接軌比鄰而居的長三角,在江蘇、山東這樣的大省、強省中,如何在未來5年中解決好“省內地區差異”,則是對當地政府執政水平的又一個考驗。

  江蘇南北差異明顯,在過去的幾年中,省委、省政府為此推出許多重大舉措,不過,南北差異在“十五”末仍然成為全省的一個“痛”。江蘇提出的未來5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難也就難在蘇中和蘇北。省長梁保華認為,提升蘇南

競爭力與推動蘇中快速崛起、加快蘇北振興問題,是“十一五”期間江蘇要解決的5個問題之一。在日前召開的江蘇省政協第九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有委員提出,江蘇要著重解決產業轉移的問題,蘇北的發展關鍵在開放,開放要從
連云港
突破,連云港上去了對整個蘇北的開發開放有帶動作用。

  山東也是殊途同歸。“一群一圈一帶”是該省“十一五”規劃的重點。所謂的“一群一圈一帶”,是指半島城市群、濟南都市圈、魯南城市帶。

  半島城市群包括濟南、青島、威海、煙臺、濰坊、日照、淄博、東營8個地級市,被山東規劃為相對獨立的經濟發展區域。從山東“十一五”規劃綱要來看,其對半島城市群的發展顯然傾注了更多精力,力爭以加快打造國際性都市群和現代化制造業基地兩大品牌為目標,使之“成為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發展活力最強、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地區之一。2010年生產總值要達到2萬億元,人均6000美元。”

  而在福建,未來5年,將有可能出現一個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在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海峽西岸”4個字被寫入了中央制定“十一五”規劃建議中。福建省社科院黨組書記楊華基說,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上明確了“海峽西岸”的界定,給福建今后發展留下了空間。而從福建“十一五”區域發展的總體布局看,顯然也強調了這個區域的重要性:突出強調發揮福州、廈門、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帶動作用,發展壯大閩東北、閩西南兩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緊密對接、聯動發展;加強兩岸三地聯系,逐步形成外資密集、內外結合、帶動力強的經濟區域。

  不過,“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是個大課題。作為擁有全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的華東來說,需要“統籌”的,不僅是如何在全局戰略中發展自身、服務全國,更有區域內部如何優勢互動、良性互補的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