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男人們的大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4日 13:55 21世紀經濟報道

  文/山田和夫

  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里,日本迎來了戰后60年的紀念日。對于這場給其他國家及其國民所造成巨大傷害,而且也讓日本付出慘痛代價的亞洲——太平洋戰爭,現在日本國民是怎么認識的呢,對于未來又是如何期許的呢?就在這面臨著嚴峻拷問的標志性的一年里,出現了一部日本電影的巨作——佐藤純彌導演的《男人們的大和》。

  從圍繞這部電影的各種環境和條件因素考慮,在這部電影的制作過程中我就一直對制作者的主觀意圖和客觀效果有著不少的不安和疑慮。結果,我所擔心的很多問題都成了現實。很遺憾,制作者主觀意圖中善意的一面在現實面前不但顯得虛弱無力,而且大跨步的在向后退。

  去年的8月17日,電影拍攝完畢,為此召開了一個非常大的記者招待會。1945年4月,一些年輕的日本水兵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大和號開向戰場,一去無回。飾演這些水兵的演員們出席了記者招待會,并回答了媒體的提問。有的說“為所愛的人而死”,有的說“赴戰”,其中有人甚至像那些戰犯一樣明確無誤地說“如果在那種情況下,就要為國家而奔赴戰場”。我簡直被驚呆了。

  不過,佐藤導演說:“那樣不對,如果是為了愛,就不應該打仗!如何能不打仗而過和平的生活,這才是我想說的。”我為佐藤導演的話所打動,但是,媒體報道的焦點無一例外的是演員們的那些“豪言壯語”,而忽視了制作者積極的主觀意圖。這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圍繞著電影的社會環境和條件。

  電影的主角是當時14歲到16歲的志愿參加海軍的“特別少年兵”。他們乘上大和號的時候應該是17歲左右。我自己就是1944年16歲的時候成為海軍航空兵的“海軍甲種飛行預科練習生”,1945年8月17歲的時候成為“水上特攻隊”(即自殺式攻擊)的一員,也正好在這時日本戰敗了。對那個時期的回憶和體驗加以反思,現在我決心使日本不再走上侵略戰爭的道路,而且正在為此而努力。

  對于我來說,電影里那些年輕士兵的心境和想法絕對也就是我自己的,我對這非常有同感。這種苦澀的心情一旦被勾起,不管現在出于什么考慮,我都堅信用“優秀”和“美”這些詞來形容這些少年士兵是很不恰當的。雖然說追悼他們的慘死并不算什么錯,但是如果這種悲劇稍稍的被美化就會使同樣悲慘的結局再現,這樣去做是在把人們引向最危險的一條道路。

  在電影院里和出席首映式的觀眾中不少人為這幕慘劇而流下眼淚,報紙上電影廣告里充滿了諸如“如此優秀的日本男兒,懷著這樣的心情赴死”,“軍艦上的人命運……如此悲壯,如此凄美……惹人哀憐”這樣一些女性的感傷文字。另外還有電影廠一貫使用的宣傳語:“他們只是為了守衛愛人、家庭、朋友和祖國……”這種感傷的追悼與宣傳相呼應,結果就讓這種慘死在感情上被美化了。特別不能忽視的是,電影本身就存在迎合宣傳語言和觀眾樸素“感動”的問題。

  影片是通過大和號的幸存者和戰死者的家屬們一起去軍艦沉沒的地點吊唁死者的過程來展開敘述的。那時少年士兵們懷著對大和號天真的憧憬,無知地去戰死。我當時就是這樣申請參加特攻隊的,所以那些少年士兵的心情對我來說非常容易理解。正因為如此,我才不能原諒那些把天真無知的少年趕到戰場上送死的人。如果要表現他們的慘死,這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一點。

  大和號載著3300人,只攜帶了單程的燃料,在沒有空中支援和掩護的情況下向沖繩方向駛去進行海上特攻。這部電影似乎對這種有勇無謀的戰法有所微詞,但是卻沒有深入表現這種戰法的非人性。特別是對軍隊高層的“成為一億國民總特攻的先驅”的命令,大和號的指揮部只是毫無異議地盲從。士兵出身的一些軍官產生了對戰爭的懷疑,他們和海軍軍官學校出身的軍官產生了激烈的爭執和對立。但是,只是“我們的失敗可以讓日本覺醒”一句話,就讓雙方都沉默了,于是都遵照命令,帶著那些比他們更年輕的少年士兵駛向死地。

  如果要對這種毫無理性的自殺式戰法追根問底的話,實際上可以借此揭示出那場被稱為亞洲——太平洋戰爭的非正義侵略戰爭的反人類性和反科學性。但這部電影對于有關責任的思考卻非常的缺乏,這正是該電影最大的缺點。

  如果大和的死者們像電影公司宣傳所說的“只是為了守衛愛人、家庭、朋友和祖國……”那么這樣殘酷的戰斗就被美化了,亞洲——太平洋戰爭也就成了日本生存和自衛的戰爭。這難道不是為我們最應該警惕的侵略戰爭肯定論(我們稱之為“靖國史觀”)張目嗎?

  到電影公映時,佐滕導演說:“看了這個電影,我覺得認為是為了守衛所愛的人而戰也可以,認為絕對不應該發動戰爭也可以。這取決于個人的觀點!彼說:“《男人們的大和》完全是一部電影而已!边@與他以前所表現的觀點不同,現在的他表現的非常曖昧而消極。我對他以前表達的“主觀意圖”很支持,但是現在對他這種回避責任的作法感到極為遺憾。同時,我覺得這也不能完全歸結于導演個人的問題,整個日本電影界與日本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

  (作者山田和夫系日本知名影評家,1928年生,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著有《黑澤明——人與藝術》和《日本電影界101年——未來的挑戰》等著作;《男人們的大和》2005年12月17日在日本公映,產生重大反響,該片導演佐藤純彌曾拍攝電影《敦煌》;此文系作者專為本報撰寫之評論,見習記者黃飛翻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