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學家多如牛毛 真正合格者鳳毛麟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3日 08:59 中國經濟時報 | |||||||||
■爭鳴 ■邱兆祥 經濟學大師凱恩斯在談論他的老師艾爾弗雷德·馬歇爾時曾經提出了對一個合格乃至優秀經濟學家的要求,并說道:“優秀的甚至合格的經濟學家卻如鳳毛麟角。”所謂經濟學家,顧名思義,就是指研究經濟學方面問題的專家。一般而言,“家”是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然而,如今“家”這種稱號,其實用得已經很濫了。寫幾篇經濟學文章,就有
由于我國經濟理論研究隊伍龐大,如今被稱為經濟學家的人多得車載斗量。數量多則不僅質量難免良莠不齊,而且還有真假即合格不合格之別。如今已不能看見標以“經濟學家”,就望文生義地以為一律都是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家。在中國被媒體說成是經濟學家的人多如牛毛,但真正合格者就如同凱恩斯所說的那樣,“卻如鳳毛麟角”,寥寥無幾。那么,什么是真正合格的經濟學家?對此問題,經濟學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盡一致。 2005年時,針對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有關“中國經濟學家不超過5人” 的說法,與中國經濟學界交往甚多的美國經濟學家蒙代爾在接見記者專訪時說道:中國的經濟學家總體水平不是很高。蒙代爾認為,由于中國改革開放僅有25年,中國的教授們對經濟領域的了解和研究才剛剛開始,而“經濟學家的產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蒙代爾還認為,對經濟的了解程度和具有創新思維是衡量合格經濟學家的兩大標準。我國有的經濟學者則認為,經濟學家就如同演員、廚師一樣是種職業,但這種職業有兩個基本要求,即受過經濟學的基本訓練,并從事經濟學方面的基本工作。 筆者認為,要成為一名合格或優秀的經濟學家并非易事,衡量一位經濟學家是否合格的標準,應包括知識結構、學術能力和學術品格等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一)合格經濟學家的知識結構 作為合格的現代經濟學家,首先應當受過專門的訓練,掌握扎實的經濟學專業知識以及數學和其他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理論根底必須豐厚,扎實的理論修養,是做好經濟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條件。 凱恩斯在談及經濟學家的知識結構問題時曾說道:合格的經濟學家“他必須在各個方面都達到相當的水準,然后把這些很難捏合在一起的各種天分融為一體。在某種程度上,他必須既是數學家又是歷史學家,同時還是政治家和哲學家。他必須能理會符號而又能訴諸言語。他必須在研究現在的同時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人類的天性與習俗沒有哪些完全處于他的視野之外,他必須富有激情,追求目標而又排除先人之見。他必須像藝術家那樣遠離塵世,又像政治家那樣腳踏實地”。在凱恩斯看來,合格經濟學家的知識結構必須是“諸種天賦的集合”。凱恩斯的上述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是因為,現代經濟學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經濟學內部各分支學科間以及與其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滲透日益加強,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日益突出,出現了綜合化的發展趨勢,許多經濟理論和實際問題,已不是單靠某方面經濟學知識所能解決的。這就是說,現代經濟學出現的綜合化趨勢的特點,決定了經濟理論工作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須努力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還需要與其他有關方面的專家攜手合作,才能攻克某些經濟學方面的難題。 筆者贊同國內有的學者對凱恩斯關于合格經濟學家的知識結構問題論述的分析,凱恩斯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他過分強調學科的綜合性而忽視了專業性。現代經濟學已進入了不同學科合理分工和專業化發展的時代,一個經濟理論工作者要成為某一分支學科領域的專家已十分不易,而要做到門門學科都精通,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已幾乎不可能。因此,必須要有所專攻,有重點的選擇某一門學科,把它作為鉆研的對象,并花功夫真正精通它。經濟理論工作者要“專”即必須“精”,不“精”就不能“專”。既要廣博,又要精深,看似矛盾,其實不然,二者是辯證的統一。廣博是精深的基礎,只精深而不首先從廣博方面著手,精深則不可得。 經濟學的繁榮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者知識結構的完善和素質的提高。時至今日,作為合格的經濟學家,不僅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是經濟學某一領域的奇才,同時又要求能掌握經濟學領域里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其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是個學識廣博,具備多種學科知識的通才。 (二)合格經濟學家的學術能力 大凡稱職的經濟學家都應具備很強的學術能力,這種學術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觀察能力。一個好的經濟學家有能力在學術研究和現實經濟生活中觀察出問題并勇于提出疑問。對于任何一門科學來講,觀察和發現問題都是理論研究的起點,倘無觀察能力,看不出問題,經濟學理論研究工作也就無從談起。二是分析能力。作為稱職的經濟學家,應具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國內學者將這種分析能力概括為兩大類:(1)理論的——其中包括數學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語言的分析能力;(2)實證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數學統計分析。三是創造力。所謂創造力是指具有獨創精神和學術創造能力,能夠為經濟學的學術積累提供具有實質意義的增量。學術研究工作不同于知識的普及和教學,而是要增加知識量,創造新知識,寫出人所不知,人所未講的東西。這是一個更高的境界,它不僅要求經濟學家研究者具備豐厚的學識和敏銳的觀察能力,還需要有超乎尋常的分析能力和學術勇氣。 經濟學家一般都有其代表性的學術成果問世。學術成果是表達學問的有效載體,是學術能力大小的集中反映。既然是代表作,就應當是作者的最好最得意之作,它能大體上反映作者已站在什么樣的理論高度之上,達到了什么樣的學術水平。有的人發表學術論文很少,拿不出像樣的東西,卻以經濟學家自居,經常奔波于媒體之間。但是,單靠炒作獲得的只能是泡沫般的虛名,是不可能成為合格的經濟學家的。有的經濟理論工作者雖然很勤奮,成果多,但其成果了無新意,沒有獨創性或原則性,這些人也難以躋身于合格經濟學家的行列。作為合格的經濟學家,就應當既具有獨創精神,敢于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探索和提出不同的見解,又要真正能拿得出夠份量、有水平、富于創見的代表作。 (三)合格經濟學家的學術品格 經濟學家不僅僅是種職業的稱謂,更是一種道德形象,因此,合格的經濟學家應當是有道德含量的。真正能為社會公眾所尊崇的經濟學家,肯定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而更多地是因為他們既具有廣博而又精深的知識,又具有高尚的情操。德國大作家歌德曾指出:“人格和堅定性”比“聰明博學”更重要。對于作家是如此,經濟學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就經濟學而言,雖然不是研究人的品質、道德之類問題的,否則經濟學就等同于道德倫理學,但作為經濟學家卻應當是講道德、講學術品格的。學問與做人是兩碼事,只要是人,無論你是什么“家”,都有一個立身處事的立場和態度問題。做學問事,首先應做學問人。做人是不能不講良心、道德的。文以載道,是古代文人的一條重要的為文原則。這“道”既是指做人之道,也可以理解為道德和正氣。 作為當今時代的經濟學家,更應當有道德和正氣,應當是有良知的經濟學道德人。一方面,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專家、學者,有著扎實的學術根底和理論修養;另方面,他們又是柏拉圖所指的智者,或是現代的公共的知識分子,以學問造福社會公眾,是舍小我而取大我者。筆者認為,只有真正具備崇高的價值追求和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的學者,才會有愛祖國之情深,愛人民之真切,愛自己之自尊,遵守學術規范,學風端正,淡泊名利,沉潛學問,探求真理。筆者認為,唯有這樣的經濟學者才是所謂合格的經濟學家。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