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中國民航工業期待體制的突破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2日 08:24 東方早報

  文/馬紅漫

  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中,中國購買飛機的數量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年,當年國內各大航空公司訂購的飛機總數達到442架(包括框架協議)。(中國經營報1月7日)

  這近乎激進的訂單背后,是中國民航市場高速的增長。但遺憾的是,“黃金期”是屬
于波音、空客等國外航空工業企業的,伴隨中國民航工業的只有寂寥與遺憾。

  歲末年初,中國首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線客機ARJ21終于完成了飛機結構、系統圖紙的適航審查,全面轉入試生產。誠如新華社報道所言,ARJ21的誕生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因為“將結束波音和空客在中國的壟斷時代”。然而在中國民航工業的發展歷史上,這并不是終結國外進口壟斷的第一次機會。

  1980年,完全由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客機運10首飛成功;1999年10月,我國生產的麥道MD90首飛順利升空。兩次首飛代表了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兩個重要階段,已然證明了中國

自主研發制造民用飛機的能力。

  從運10到麥道90,再到今天的ARJ21,我們期待的不僅僅是技術研發的突破,更是中國航空工業實現觀念的革新和體制的突破;蛟SARJ21的誕生與規模生產,昭示了中國航空工業已然確立了走自主研發道路的決心和能力,但是推動航空工業發展的體制瓶頸并未隨之而洞開。

  航空工業有著重要戰略意義,而且其高科技、高投入、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特征,使得作為完全追求經濟利潤的企業難以承擔起自主發展的重任。所以世界各國無不采用政府主導的推動模式,而非市場競爭模式。當年美國不顧《反壟斷法》而批準波音麥道的合并,歐洲多個國家傾盡全力推動歐洲航空工業合為一體與美國競爭。美國政府指責歐盟提供給空中客車的補貼高達150億美元,而歐盟則反諷美國提供給波音的額外補貼更是高達230億美元。而不久前美國總統布什訪華,跟在政府官員背后的,正是波音公司。

  但政府主導決不意味著多頭管理,今天的中國航空工業與歐美相比,不僅對于產業的支持政策落后與巴西、印度等其他發展中國家,更重要的是,在尚未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情況下,不但放棄了政府主導戰略,甚至過早考慮的是引進競爭,使得國內航空工業無法合攏拳頭與空客、波音等海外大力士進行

拳擊比賽,其結果可想而知了。

  曾經的麥道正是看重中國的運10的研發制造能力,基于和波音競爭的需要,而破天荒地把整機生產交給中國企業制造,而伴隨著運10的下馬,中國大型飛機研發、制造停頓和競爭局勢的改變,麥道就離開了中國。

  可見,一次性的研發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基于政府強力支持而帶給航空工業持續推動力才是關鍵,只有制度革新才能夠使ARJ21成為復活的運10,中國民航制造工業也才能隨之走出寂寥,邁向輝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