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國內上市 一碗舒緩被賤賣情緒的心靈雞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2日 02:14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上海證券報 特約評論員 葉檀 近來工行可能在A股市場上市的傳聞,有助于舒緩國內投資者關于國內銀行被賤賣的焦慮情緒。 所謂的工行在A股市場上市的傳言緣于以下新聞事實:即工行大股東匯金公司總經理謝
另一個事實是,工行對高盛在37億美元收購大約10%股份的基礎上提出加價要求,雙方重開談判。不能不說,在交行、建行等國有商業銀行海外IPO形勢大好的激勵下,工行開始對自己的價值有了重新認識。 看來,對于銀行賤賣論的討論已取得了一定效果,起碼,作為國內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業務量之首的工行,已經屈尊向A股市場彎腰,并且對于市場價格的發現更有底氣。但僅有姿態還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我們不能不看到謝平與楊凱生對于工行在A股上市的條件限制。楊凱生是宏觀敘事,表示在A股市場上市"要取決于內地A股市場的承受能力",要看"條件和時機"。而謝平則總結出國有銀行到境外上市的七大理由,以及支持國有銀行上市的十二條理由,這七條與十二條貌似有別,其實相輔相承,結論就是國有銀行到境外上市,是一個"不能等"的工作。 當然,只要"市場許可,國有銀行可隨時在內地上市"。市場許可的條件就在七大理由中,國有商業銀行在國內上市能夠嚴格遵循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嗎?能夠符合國際監管標準要求嗎?能受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市場約束嗎?能與國際同類銀行相比,以此激勵高管嗎? 對于這一系列要求,目前的內地股市無論如何也不能痛快地回答一個"是"字。也很難預料,要全部滿足這些條件需要多長時間。即便股改順利完成,中國的股市就能恢復融資功能嗎?即便恢復了融資功能,真的能夠馬上延攬工行這樣的大型企業上市嗎? 某種意義上,謝平所說的國有銀行可隨時在國內上市,更多的是一種姿態,只不過表述較前更為婉轉而已。但無論如何,經過媒體的樂觀解讀,許多為銀行賤賣問題所焦慮的人喝下了一碗心靈雞湯,所以說,講話沒有藝術不行。 把賤賣論當作一枚硬幣,硬幣的一面是對金融的控制權之爭,而另一面則是收獲"賤賣"的利益之爭。當國人因為國內市場的客觀限制,不得不眼睜睜任由海外投資者從中國納稅人大把花錢打造的建行等"人造美女"身上獲取利潤時,對其中存在的不公平,心中定如蟲嚙。看看以下數據:交行上市6個月,股價從2.825港元漲到了3.8港元,漲幅34.5%;建行上市2個月,股價從2.35港元漲到了2.9港元,漲幅23.4%。 筆者昨天在朋友的引薦下,與紐約城市大學金融工程專家那復祺教授探討中國國內銀行的海外上市與公平性的問題時,那教授思之再三,坦率表示,為了公司治理結構,中國的銀行必須到海外上市,但他也不知道如何解決公平性的問題。中國的投資者只能耐心等待中國股市的成熟。 謝平的回答則讓人開懷得多,他認為,銀行在海外上市的同時還可兼顧內地資本市場,采取CDR、H+A等方式國內上市,在國內投資者的心中先預設了一道聯系境內外資本市場的門。另外,作為國有商業銀行的最大股東,匯金大可氣定神閑,他們從銀行的資本運作中所獲不菲。 但境內外資本市場的門何時能打開,國內普通投資者何時能分羹,天知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