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農村的歸農村 城市的歸城市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7:46 21世紀經濟報道

  文/王東京

  寫下這個題目,先涌進腦子里的,卻是一串疑問。新中國已建立數十年,為何財政過去沒能覆蓋農村?是政府不重視農村嗎?細想似乎不是。近20年來,有關農村的紅頭文件,政府就發了10多個。

  當年在大學念書時,就聽教授說政府通過價格剪刀差,從農村為工業積累了數以萬億的資金。歷史地看,政府這么做也有道理。建國伊始,百廢待興。國家要工業化,急需大量的資金。我們這邊等米下鍋,可人家外國人就是不肯借,若不靠農業積累,錢的問題就解決不了。不過令人不解的是,當工業發展起來后,政府為何不及時反哺農業呢?

  中國的建設成就,有目共睹。但平心而論,這些年的發展成果,差不多都展現在城市;農村雖也有改觀,不過與城市比,差距仍然很大。到歐美國家走走就會發現,我們的城市也許并不遜色;但農村,簡直與人家沒得比。形成這種反差,可以說出很多理由,但根本的原因只一個:就是政府將財政的錢大把地投向了城市;而對農村的投入,卻是微不足道,杯水車薪。

  城鄉差距持續拉大,大處說,是發展觀出了偏差;小處看,財政的功能錯位責不可卸。按理講,國家財政應是公共財政,可多年以來,我們的財政是生產性的。其實這也難怪,原先我們搞的是計劃經濟,國家好比一個大工廠,政府就是那個廠長,故政府有錢得先用于發展生產。不然,生產上不去,大家就要一起挨餓。就事論事,生產性財政也無可厚非。

  應追問的是,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便用于發展生產,可為何只用于城市卻少惠及農村?筆者推測,這恐怕與一個傳統的理論有關。傳統的理論認為,國有乃全民所有,國有企業就是全民企業。照此邏輯,財政投資國企,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問題在于,以往國企大多擺放在城市,這就使城市占得了天時地利,所以城里的大樓越建越高,馬路越修越寬;而農村,只能看著人家花錢,望而生羨。

  這僅是一方面。再往深處想,城市占有大量財政資源,與政府官員的利己心也多少有些瓜葛。政府官員掌握財政支配大權,可他們都住在城里,在決定財政分配時,城市自然是近水樓臺。還有,當官的要升職,就得有政績。政績往往會做在顯眼的地方。較之農村,城市交通更便利,領導下來也容易看得見,所以城市就成了政績的大展場。

  最近中央提出,政府要建立公共財政。是的,告別了計劃經濟,財政功能理當轉軌。依我看,建立公共財政,當下有兩點要特別明確:第一,政府必須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不然,財政就騰不出手腳,集中提供公共產品;第二,財政不僅要服務于城市,而且必須覆蓋農村。既然是公共財政,就不能看人點菜,厚此薄彼。但凡公共產品,不論城市鄉村,政府都應公平供應。

  知易行難。看出了舊體制的弊端,不等于立馬就可改過來。冰凍三尺,豈是一日之寒?財政對農村的欠賬,經年累月,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同樣是修路,城里的馬路財政出資,而農村修路則要由農民分攤;同樣是養老,城里人有社保,而農民只能養兒防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困難在于,如今公共財政要覆蓋農村,可農村地廣人多,政府會否愛莫能助、鞭長不及?有人擔心,目前政府財力吃緊,要是拿錢去建設農村,城市的發展會不會放慢。我的看法是,城市支持農村,原本就是還賬,而且城市規模已成氣候,這樣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再說,沒有農村的發展,城市的發展照樣受牽制。世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農村落后而把經濟搞得很像樣的。

  上世紀末,當我們人均GDP只有區區800美元的時候,就遇到了內需不足的麻煩,這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史上,都屬罕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占總人口60%的農民,收入水平低,購買力不足。倘政府肯花錢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幫農民建立社保,農民旱澇保收,又老有所養,自然就會放心消費。而農村消費擴大,定能給城市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還有一點要指出,公共財政覆蓋農村,不應只是一個口號,不應再讓農民失望。重視“三農”,我們講了多年,可講歸講,政府拿錢的時候卻不多。從今年起,全國免征農業稅,大受農民歡迎。財政能下鄉,農民更是歡迎。現在最要緊的,是如何讓財政資金流向農村。對此,筆者倒有個建議,就是今后考核政府政績,應重點考核農村建設。政績考核是指揮棒,若如此,相信大小官員們該不會等閑視之的吧。

  (作者系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