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醫改核心問題無法回避 利益破局尚需外力支持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0:03 南方都市報

  社論

  2005年,尤其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關于醫療體制改革的報告發表以來,整個社會對醫療體制改革的成敗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從政府到民眾普遍承認,目前的醫療體制存在一些嚴重問題,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衛生部近日確定的2006年中國十大衛生工作要點,對目前民眾比較關心的問題一一作了回應。比如,關于“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衛生部門提出,要對公立醫院加大投入,嚴格管理,改革內部運行機制,同時吸引社會資金發展壯大醫療事業。

  

衛生部長高強更具體地針對看病貴的現象提出對策,他說,當前一些醫療機構趨利行為嚴重,盲目擴大規模和追求經濟效益,一味追求高精尖技術和豪華設施條件,導致醫藥費用持續攀升,加劇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國將嚴格限制公立醫院利用貸款競相購置大型先進設備和興建豪華醫療場所。

  聽起來,衛生部門的想法很懇切,確實在想辦法解決醫療領域民眾反響最強烈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政府其實年年都在談,但患者的花費卻年年都在漲。

  原因多種多樣,但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沒有觸及真正的體制問題。過去若干年的

醫療體制改革所形成的醫療管理體制和醫院體制,內在地具有促使醫
藥價
格上漲的力量。比如,醫院很自然地會回避使用列入發改委降價目錄的藥品,而選擇價格昂貴的藥品,向患者推薦價格最昂貴的檢驗項目。

  衛生部門要想把現在作出的承諾變成民眾能夠切實享受到的實惠,就應當再次回到醫療體制改革的主題上,對現有的政府醫療投入體制、醫療管理體制和醫院經營體制進行全面改革,以抑制那股促使醫藥價格瘋漲的力量。為此,衛生部門需要面對一些高度復雜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需要在整個政府體制改革的層面上解決。

  第一,政府的投入體制問題。目前政府的醫療投入既存在規模不足的問題,更存在結構嚴重失衡的問題。各級政府的醫療投入向城市傾斜,向富裕群體傾斜,向大型醫院傾斜,向高精尖技術傾斜。這種投入結構是違背公共財政之基本原則的,假如不改變這種結構,只是擴大政府投入規模,那只會使畸形的結構更為扭曲。那么,怎樣構造醫療領域的公共財政制度,扭轉這一傾向?

  第二,市場開放問題。衛生部部長高強正確地指出,要逐步改變醫療服務體系基本由公立機構包辦的狀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真正形成國家、社會、個人共同籌資發展的格局。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目前的醫療服務管理體制能否做到這一點?

  第三,醫療服務市場監管問題。現有衛生管理架構無法保證政府主管部門對醫療服務進行公正有效的監管。衛生部門同時也是公立醫院的上級主管部門,怎么有效地約束后者的行為?相反,它倒極有可能與公立醫院合謀,壓制社會辦醫院的發展,限制競爭。因此,開放醫療市場,增加醫療服務供給,首先要對現有的醫療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形成一個與任何醫院都沒有利害關系的獨立的醫療服務監管體系。

  第四,醫院管理體制問題。公立醫院的內部管理體制是一個怪胎,它一方面是高度行政化的,同時又具有強烈的企業色彩。恐怕需要通過管理架構的社會化與專業化,形成一個公益導向、強調醫師專業自治的內部管理體系。當然,對于醫、藥分離,主管部門也該拿出制度性的解決方案了。

  第五,在降低醫療費用方面,政府似乎也該進行更積極的制度創新。衛生主管部門可以考慮建立相對獨立、具有足夠公信力的醫療成本審核委員會,制定出各種疾病的“診療單”,劃定成本上限,這有助于改變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約束醫師濫用權力的行為。同時,重新塑造醫療保險機構與醫院的關系,借助保險機構的專業力量控制醫療成本。

  現行醫療體制造成的問題相當嚴重,而公眾的意愿幾年來也已經表達得相當明確,接下來就該按照公眾的意愿真正解決問題。此時,泛泛的表態是不夠的,把已被證明無效的做法拿出來再重復一遍也不會產生奇跡,現在需要面對現實,切實解決醫療體制的核心問題。此時,理性的公共選擇程序和公眾輿論是重要的,也必須對政府衛生部門保持足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打破目前醫療領域的利益格局,按照服務公眾的目標,重新構造政府投入體制、醫療監管體制與醫院管理體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