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政策回應重大爭論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6日 17:24 贏周刊 | |||||||||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之后,作為其重要“子會議”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也將成為十分吃重的會議。據消息人士透露,主管商務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近期已有一系列批示,要求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拿出一組方案。今年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吃重有幾種原因。一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對商務工作多有著墨,特別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貿易摩擦、國內的產業行業調整等等都有大段講話,可見中央對商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之高。其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八大任務,由于商務工作橫跨內外兩個市場,這八大任 “總部經濟”不能遍地開花 據有關方面近日在京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總部經濟推動了城市的轉型升級,已成為許多大城市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但也有些城市出于攀比把引入總部的多少與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掛鉤,一哄而上發展總部經濟。目前國內一些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總部經濟已初露端倪,而且形成了以這些城市為中心的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三大區域總部經濟帶。現階段,在中國的總部遷移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以跨國公司為主體的境外企業將其境外總部遷到中國或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調整國際市場戰略。二是國內大型企業集團總部向北京、上海、廣州等一批中心城市或省會城市遷移。 從全國范圍看,各地爭奪總部的惡性競爭表現為省市之間、城市之間以及縣域之間的競爭。從區域經濟的總體態勢來看,主要表現為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帶之間的競爭以及各經濟帶內部的競爭,中西部不少省會城市也打起了區域企業總部爭奪戰。各地視“總部經濟”為發展新契機,有些地方甚至“不惜血本”出臺各種優惠措施。地方政府之間的攀比容易導致重復建設和基礎設施的過度投資,過度的稅收優惠和極低的土地價格也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從總體來看,當前國內具備發展總部經濟條件的城市,也大多缺乏明晰的產業定位,大多都是定位為“以工業為主、以外資為主、拓展出口為主,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沒有真正針對自己城市的特點來制定戰略。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制定總部經濟發展政策不宜盲目的遍地開花,否則又會重現上世紀80年代時各地招商引資之爭。 明年嚴控行業產能過剩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經歷了一個微妙的變化,用官方的話說,就是從緊縮性的調控變成了改善宏觀調控。不過,宏觀調控的整體力度雖然有所變化,但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上,可能并不能寄希望有多大的放松。 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重點部署了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會議強調,推動產能過剩行業的結構調整,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要解決存在的如下問題:一是嚴格執行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二是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三是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四是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五是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力度;六是通過調整投資結構、擴大消費需求等措施,盡可能多地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經形成的生產能力;七是加快推進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導致盲目投資、產能過度擴張的深層次問題。如此看來,明年宏觀調控的重點還是抓行業調控。這一政策對相關行業的發展有較大影響。過剩行業的調控和過剩產能的清理,將對市場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曹玉書表示,要警惕11個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特別是鋼鐵、汽車制造、電力、煤炭等行業潛在的產能過剩問題。目前國務院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抑制產能過剩問題。曹玉書透露,首先要依靠市場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其次是政府會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對于有知識產權、新工藝新技術的產業,特別是一些先進制造業有保護;而“壓”也將主要通過市場手段,淘汰過剩的產能;但對于有些因為行政干預造成的產能過剩,也不排除以行政辦法予以解決。曹玉書的表態釋放出來的信號值得企業主強烈關注,這種政策將很快體現在影響到企業2006年生產和經營的各個層面。 富民政策有助擴大內需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只有消費需求才是經濟增長真正和持久的拉動力量。”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內需確定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把增加居民消費特別是農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一個重要的政策導向:中國政府將采取多項“富民政策”,刺激內需,改善消費不振的局面。 長期以來,投資和外貿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只有53%,較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個百分點。事實上,擴大消費并不似拉動投資那么簡單,歸根結底,拉動投資是政府的權力增加了,而擴大消費則要求政府采取富民政策,把錢拿出來給大家花,是主動地放權。2005年中國進行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就是利用稅收調節收入的一項富民政策。有專家估計,僅此一項政策可以使明年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提高0.5個百分點。分析人士指出,從2006年起,國家將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包括增加城市低收入者的低保金,提高離退休人員工資,再次提高農民現有的補貼水平等。當更多的富民政策釋放出來,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會獲得更強大的動力。 天然氣全面開放欠妥 能源問題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中最大的一個。除了需求增長之外,中國長期缺乏能源戰略是其重要原因。例如,中俄石油合作問題近年來一直讓中國頭疼,俄羅斯方面的反復無常以及對中國的缺乏信任,吊足了中國的胃口。日本的加入又讓中俄能源合作增加了變數。不過,中俄能源合作最初的“牌”實際上在中國這邊。有消息稱,10多年前,俄羅斯曾積極推動中俄石油管道建設,但中國的反應不太積極,一是中國當時不缺油,還出口石油;二是當時國內的注意力在三峽水電站項目上。但等到中國想進行合作時,機會已逝。這就是缺乏能源戰略的長期部署和歷史性眼光的結果。在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決策上,也有類似問題。前些年,國際油價曾低至10美元一桶。當時國內有人建議中國應該趁低價格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不過當時國內的產油還賣不出價,產油企業遭遇虧損,政府不可能同意拿出寶貴的美元去大量購買石油。可當油價再漲起來,低油價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這也是因為能源戰略缺位。 最近,國內能源部門對于天然氣領域的開放策略,再度顯現了能源戰略缺位的危害。在11月29日舉行的“2005中國國際天然氣峰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吳貴輝透露,中國天然氣行業將在整個產業鏈全面對外資開放,包括天然氣的上游開采、中游管道建設和下游市場。中國將在“立足國內、合理引進、適度引進國外資源”的原則下,適度進口海外天然氣資源。其實,在能源資源領域中,中國的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勘探、開發都不足,技術和資金也存在一定問題。發改委能源局官員提出整個產業鏈全面開放,顯然是希望通過引進外資和國外技術,補上國內天然氣領域的資源開發和市場建設的“短板”。但從能源安全戰略看,全產業鏈放開是有一定風險的。中國在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上應當要有一個基本策略。國內天然氣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利用要放慢步伐,這要與中國從海外市場獲得天然氣資源的策略相匹配。在海外資源與國內資源利用上,要有先后與輕重之分。如果全產業鏈開放,將把每一個環節都開放給外資,容易使得中國難以控制儲備、開采、利用的節奏,難以實現在天然氣領域中的安全策略。總體來看,天然氣海外開發應該先進行,而國內的天然氣開發可以維持國有為主、資源儲備為主、勘探為主的局面。 平抑房價之音尚未休止 日前,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70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6%,漲幅比9月份高1.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5%,漲幅比9月份低0.1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目前房價總體上處于平穩調整之中,但各個城市房價變動的差異性仍非常大。眾所周知,政府出臺的調控政策都旗幟鮮明地抑制房地產過熱,為什么房子價格卻越抑越高? 從2005年年初至今來看,針對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繼續進行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然而,事實是怎樣的?其一,在調控過程中,除了“重點”城市上海的兩個“1000萬中低檔房”微乎其微的影響了當地的市場供求以外,政府并未加大供應來平抑房價上漲。理論上講,加大中低檔房的供應是拉低房價的重要手段,但加大中低價房供應需要增加相對廉價的土地供應,增加土地供應意味著又一輪投資熱的開始,這很容易引起鋼鐵、能源等供應緊張,價格上漲,容易使2004年宏調的成效化為烏有。另外,大量增加供應,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逆轉將會帶來巨大的投資損失,所以政府沒有冒這個風險。其二,自始至終政府所倡導的意圖都不是“打壓”房價,而是過熱的投資及價格的過快上漲。這是因為一旦房地產市場的“冬天”真正來臨,不僅是國家的GDP增長堪憂,甚至會引發金融風險。這也就順其自然的有了國務院8條意見中——高度重視穩定住房價格,可見“穩定”重于一切,政府不會允許房價大跌。拋開其一,剔出其二的結果是,不打壓房地產,又不能大量增加供應,同時還要抑制房價上漲,在這樣的背景下,限制需求成為政策最后的撒手锏。在這其中,投資和投機性需求成了重點抑制的對象。在這以抑制需求為導向的調控之下,除上海等重點城市房地產價格有了一定幅度的下跌,其他城市的房價比較平穩的度過,有的城市仍飛快猛漲。 在漫長的拉鋸過程中,房地產宏觀調控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前不久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正處于關鍵時期,穩定住房價格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但畢竟目前全國房價的漲幅仍維持了較高的水平;畢竟建設部已經不是決定調控政策出不出臺的唯一主體;畢竟掌管資金負責貨幣信貸政策制定的央行、控制土地資源的國土資源部及負責稅收的稅務總局等更有發言權的部門還沒有定調。近期,銀監會針對房地產信托的“212”號文進一步抬高了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門檻,深圳針對當地增長過快的房價連出重拳。連續的動向表明,這個以房價為中心、調控力度為半徑的圓還在繼續畫著,沒有閉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