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永:改善金融生態 加快西北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5日 13:56 《中國金融》 | |||||||||
——訪陜西省常務副省長趙正永 本刊記者 林鐵鋼 記者:非常感謝趙副省長在百忙之中接受《中國金融》雜志的采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六年來,陜西省抓住機遇,經濟發展取得巨大進步,您如何評價金融部門在西部大開發
趙正永: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全省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西部經濟強省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搶抓機遇,團結奮進,扎實工作,取得了成效。 一是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省委、省政府不斷深化對省情的認識,提出一系列符合省情的經濟發展思路,先后出臺了一些加快發展的決定和意見,全省上下狠抓落實,有力推動了全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全省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2000~2004年,全省生產總值平均增長10.3%。2004年,全省生產總值3177億元(新口徑),比上年增長12.9%。今年1~9月,全省累計生產總值2547億元,同比增長12.5%。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十五”以來,全省預計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00億元,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長,比“九五”期間的投資總量多2.4倍,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生態、能源和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三是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1998年以來,全省累計完成造林面積4806.8多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336萬畝、荒山造林1226萬畝,局部地區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裸露的山坡丘陵又披上了綠裝。 四是特色產業增長勢頭強勁。2004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突破900億元,增長20%左右;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1%;能源化工產業增加值增長38.6%;果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接待境外旅游者80萬人次,國內游客41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14.9億元,增長34.3%。 五是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經濟得到發展,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11.8%提高到現在的38.2%,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不斷增強。 這些成就的取得金融部門功不可沒。金融是經濟的血脈,信貸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陜西省各類金融機構立足實際,以發展為主線,貫徹落實金融支持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措施,加大信貸力度,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支持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促進陜西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1999年至2004年間,陜西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共增加2213.28億元,貸款投向結構也不斷得到優化。但在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過程中,陜西經濟發展對金融資金的需求更大,我們仍需要金融部門給予一如既往的支持,不斷加大對地方經濟的投入力度。去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先后與陜西省政府簽訂了金融合作協議,國家開發銀行將在近期提供約500億元信貸支持,其中150億元為軟貸款;中國工商銀行將在“十一五”期間在重大項目建設方面提供1500億元的資金支持。 記者:請您談談良好的金融生態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趙正永:加強金融生態建設,實現金融與經濟的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統領各項工作,加大改革力度,增強企業活力,支持金融企業為提高運行質量所采取的各項措施。一個健康而有活力的金融生態,無論是對金融業的發展,還是對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加強金融生態建設,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實力。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有效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間的資金流動取決于金融生態環境,這是資金按市場原則自由流動的結果。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這兩者的互動、互補更為密切。經濟運行的市場化程度越深,金融生態對區域間資金流動的決定作用就越明顯。一個地方的金融生態好,商業銀行對該地區的評級就高,在資金調度、信貸規模或授權授信時,就會產生傾斜,就會有更多的信貸資金向這個地方流動,形成資金聚集的“洼地效應”,從而促進經濟更快地發展。反之,則會引發資金的外流,削弱一個地方經濟的競爭力。 當前加強西部金融生態建設尤為緊迫。提高西部金融生態質量,是全國金融生態建設大格局的重要部分,也是西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從總體上看,經濟欠發達、資金稀缺是西部省份的共同特點。由于過去歷史原因,產業結構單一,基礎弱,底子薄,發展滯后,現在蓄勢待發,持勢已發,對金融發展的渴望愈來愈強烈,因此,資金供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以我省為例,一方面,西部地區普遍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存在著較多的歷史欠賬,而人民群眾要求加快經濟發展、縮小東西差距的愿望又十分迫切,需要大量的資金予以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吸引外資和民間投資的絕對量較小,能夠達到資本市場門檻的企業不多,融資渠道狹窄的特征比較明顯。再加上各種因素造成的資金外流,使得金融資金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資金需求剛性較強的情況下,要繼續保持陜西經濟的平穩增長,就必須想方設法留住資金、吸引資金,加大資金供給力度,形成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金融業在陜西的健康、快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環節。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致力于創建良好的區域金融生態,有效降低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和風險,提高預期收益率,增強其長期發展的信心。 記者:如何發揮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態建設中的作用?請您介紹一下陜西省的經驗。 趙正永:構建良好金融生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個人認為,市場是金融生態的基礎系統,法律是保障系統,行政行為是調節系統。政府的職能是加強公共服務環境和地方法治環境建設,不斷壯大自身的經濟基礎,加強對市場的監督管理和宏觀調控,引導和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我們通過優化金融生態,引導資金流向,促進金融企業提升質量就是政府調控市場、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 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政府責任重大。陜西省近年來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生命線,致力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已由2003年的D級提升到2004年的C級。我們首先從自身做起,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民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社會無信則亂”,現代政府就是要以信守承諾為基本準則。信用是最有價值的政績,效益是科學發展的核心。因為制度的穩定性和最大效益的追求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成立了陜西省金融發展和穩定協調領導小組,把改善區域金融生態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以加強政府誠信為重點,推動社會信用環境建設,開展了“創建誠信縣區、誠信行業、信用鄉鎮、信用企業和信用農戶”活動,從而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促進金融業的發展。 我們強化了金融案件的辦理、執行力度,優化了司法環境。針對一些單位和個人逃避債務、法院執行工作難的問題,建立了“執行威懾機制”,曝光了一批賴賬單位和個人,保護了投資者、債權人和存款者的合法權益。 我們改善了信用擔保機制,積極為金融機構的業務拓展提供服務。陜西省信用擔保機制建設從1999年開始試點,現共有各類擔保公司32家,注冊資本金共計17.9億元。擔保公司重點為各類融資比較困難的中小型企業或經濟組織流動資金貸款、發行債券、票據貼現等各種融資活動提供擔保。 我們建立了省政府與金融機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聯合舉辦政銀企座談會,為銀行和企業搭建信息溝通平臺,增強信息的透明和公開,促進了雙方的相互了解,促進地方金融主體的良性運行。 在有關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的推動下,陜西省金融生態的總體形勢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吸引力逐步增強。 記者:陜西省金融生態建設中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趙正永:盡管陜西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亟待解決。 一是社會信用狀況依然不容樂觀。由于歷史原因和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部分地區、部分市場主體的信用意識還比較淡薄。經濟活動中的債務拖欠甚至商業欺詐等情況時有發生,維護金融債權的法律環境還需要改善。信用中介市場發育緩慢。各類中介機構規模總體較小,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從事信用業務的信用擔保機構業務開展緩慢,難以適應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信用資源分散,統計、工商、稅務、社保、海關等部門掌握的大量信息資源還有待于進一步整理和綜合利用。 二是經濟運行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對資金的吸引力仍需增強。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陜西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本約束,但也同樣面臨著資金外流問題。1998年至2004年間,陜西省銀行機構存差占全國的比重由1.7%上升到2.5%,今年第三季度末金融機構存貸比僅為58.31%,資金外流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影響了區域經濟和金融的發展,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三是政府的觀念和職能仍需轉變。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一些政府部門尚未真正樹立市場觀念,在服務理念、管理方式上仍沿用計劃經濟的辦法,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較低,個別地方還存在無視市場規律,不適當地干預經濟金融運行的現象。 記者:如何進一步改善陜西省的金融生態環境? 趙正永: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綜合運用行政、司法、市場等手段解決各種矛盾。 一是優化法制環境。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對債權人的保護力度,為重建良好信用秩序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優化公共服務環境。政府部門要堅持政府調控市場、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原則,切實把政府管理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 三是優化信用環境。要把健全社會信用制度作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充分發揮政府的示范作用。加強信用懲戒制度和信用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建立社會公眾信用信息庫。鼓勵和推動信用中介體系建設,組建實力較為雄厚、運營合法規范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嚴格行業準入和行業監管,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 記者:作為地方政府領導,您對金融部門支持西部大開發、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有何希望和要求? 趙正永:建成良好和諧的金融生態還需要走很長的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既有外部環境建設,也有內部環境建設。正如周小川行長所言,金融生態是一個系統的概念,金融機構作為社會經濟體系中的一員,其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一方面要以自身制度建設和經營水平的提升為基礎,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其所處的外部環境。據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存在外部的路徑依賴問題,以及西部地區在金融生態鏈條中處于脆弱環節的態勢,這兩個問題都制約了西部金融的發展,使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尚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業持續穩健發展的要求。因此,我們全力支持金融系統所進行的股份制改造,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等為改善經營機制、提高服務水平所采取的各項改革措施。支持金融主體改善內控制度,提高風險管理技術,開發新的信貸品種,使其服務更加貼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支持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成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也希望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的領導、專家加強對西部地方金融建設的指導,支持地方創造條件,整合、重組現有金融資源,組建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區域性開發(發展)銀行。 陜西省“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已經明確,關鍵是要抓好落實,保證經濟運行質量。這就要求金融部門立足“雙贏”目標,找準金融與經濟的結合點,建立健康和諧的銀企關系,支持全省經濟的發展。 一是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辯證的風險觀。現在一些商業銀行對貸款風險顧慮很多,這與上級行考核力度大有關系,但也不排除怕擔風險的因素。對銀行貸款風險要辯證地看,要看到風險本身也蘊含著收益,風險處理把握得好,經濟效益和回報就高。要摒棄以不作為來防范風險的消極做法,在發展中防范風險,在發展中化解風險。 二是要正確處理金融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的關系。金融業與地方經濟同生共榮,金融事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的,地方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部門要把增強自身效益和承擔社會責任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金融與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希望各商業銀行能夠積極爭取和擴大國家對陜西的貸款額度,使貸款規模和陜西省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三是要準確把握信貸支持重點,改善信貸結構。金融機構要在正確理解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基礎上,緊密結合陜西省實際,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在貸款投放上堅持有進有退、區別對待的原則,對符合產業政策、國家鼓勵和支持的重點項目,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大力支持陜西省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進一步調整信貸結構,避免貸款過度集中造成風險集中。 四是要加強對金融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的研究。各金融機構要結合地方經濟金融發展實際,針對地方經濟金融運行中的難點、重點問題,以及金融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開展調查研究。例如,目前陜西省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非常突出,這就需要各部門共同研究加以解決。人民銀行批準發行企業短期融資券,金融機構也要加強對這一工具的研究,抓住有利時機,幫助企業盡早利用起這一新的融資工具擴大融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