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新定價方式有利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5日 07:48 東方早報 | |||||||||
早報特約評論員 易憲容 央行日前宣布,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以下簡稱OTC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既可選擇以集中授信、集中競價的方式交易,也可選擇以雙邊授信、雙邊清算的方式進行詢價交易。同時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改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由此,人
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重點,并不在于匯率水平升值多少,而是如何來尋找有效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在OTC方式、做市商制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這三個內容中,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人民幣匯率供求關系如何獲得,以及這種供求關系如何來形成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 OTC方式指的是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主體以雙邊授信為基礎,通過自主雙邊詢價、雙邊清算進行的即期外匯交易。這是一種透明的詢價機制,與以往競價方式不同,其交易必須以交易雙方的信用為基礎,由交易雙方自行承擔信用風險,并需要建立雙邊授信后才可進行交易;其價格形成機制是由交易雙方協商,而不是由市場競價來確定價格;其結算是由交易雙方自行安排資金來清算而不是由以往交易結算中心來完成。也正是由于整個交易過程完全是由交易雙方來完成,這就使整個交易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容易集中,而交易雙方能夠通過這些集中而來的信息有效地選擇交易價格的均衡點。 而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是指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交易時,承擔向市場成員持續提供買、賣價格義務,通過自身的買賣行為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成員。在這種做市商制度下,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交易主體準入資格要有嚴格的限定,以便保證市場交易主體的嚴格授信性;二是對交易主體交易能力嚴格限定,即外匯資金必須在1億美元以上,以便保證交易雙方的清算能力;三是對交易主體以往市場表現及內部風險控制有相應的要求,以保證市場交易主體優良性。可以說,做市商制度具有增強市場的流動性、維持價格的穩定性和提高交易的即時性等制度優勢,從而成了各國金融市場進行交易制度創新的重要選擇。比如美國OTC方式的交易量占全部外匯交易量的比例超過90%。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是指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于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柜臺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可以說,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引入OTC方式與做市商制度、改進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對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市場的形成和對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積極意義;而對在新的市場結構下調節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也體現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規律;同時,新的市場交易主體的確立,既有利于鼓勵市場主體進行主動的風險管理與分散外匯的金融風險,也有利于提高市場交易主體特別是做市商的自主定價能力、創新能力,及鼓勵他們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今后的交易必須通過做市商進行,做市商市場的買賣差價往往會提高競價交易市場,其交易成本可能較高;同時,相對于其他市場參與者,做市商具有獨特的信息優勢,因此可能利用內幕消息提前行為或者合謀限制競爭,從而不利于市場效率的提高和投資者利益保護。因此,如果沒有一套嚴格的監管體系和有效的信用制度,要想通過做市商制度來生發出有效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并非易事。因此,在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與運作機制下,我們還得密切關注市場之變化,以便不斷地來修正與完善新制度。這樣,有效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才能得以生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