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稅收高增長并不意味著稅負就加重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5日 07:08 21世紀經濟報道

  現在稅收連續高增長,也許正是稅制改革的良好前奏

  特約評論員 歐陽覓劍

  據國家稅務總局元旦快報統計,2005年全國共入庫稅款30866億元(不含關稅和農業稅收),比上年增收5148億元,增長率20%。這是稅收增額連續第二年超過5000億;并且,最近
5年中,有4年的稅收增長率超過20%。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這幾年的GDP增長率都低于9.5%。為什么稅收增長率竟比經濟增長率高出10多個百分點?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稅負在加重?

  這里有一點誤解需要澄清——因為衡量稅收增長和GDP增長的尺度不同,稅收相對于經濟增長的速度被夸大了。計算稅收增長時使用的都是當年價格,因而是名義增長率;而計算GDP增長時使用了可比價格,因而是實際增長率。據估計,2005年實際增長率將達到9.5%,名義增長率將超過11%,這樣算來,稅收增長率并沒有高出經濟增長率十幾個百分點。

  再考慮到2005年的經濟普查使2004年GDP多增2.3萬億元,說明前幾年的GDP總量和增長率被低估,如果經過調整,那么這幾年稅收增長率和GDP增長率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減小,而且顯示出更大的相關性。那么,高出GDP增長率的那幾個百分點稅收增長該如何解釋呢?

  2004年稅收增加5000多億時,有

財政部官員認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超常規”收入,是當年的特殊原因造成的一次性增加。所謂特殊原因主要是投資過熱和
出口退稅
率下降;我國實行的是生產型
增值稅
,所以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這部分稅收會較快地增長。但這兩個原因都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降低出口退稅率并沒有導致財政相關項目支出“超常規”減少。2004年,雖然名義退稅率下降,但因為要償還以往的欠款,財政收入用于出口退稅的款項仍然比2003年增加了1000多億。也就是說,出口退稅機制的改變并沒有使收支相抵后的財政凈收入“超常規”增加。2005年出口額增幅那么大,應該不會減少。

  稅率穩定的生產型增值稅也不會造成稅收“超常規”增長。征收生產型增值稅,不允許將外購固定資產的價款從產品銷售額中扣除,其課稅對象是產品的增加值以及固定資產折舊,所有應稅對象加總恰好就是GDP。因此,如果稅率一致且沒有逃漏稅,生產型增值稅應該與GDP保持同一變化幅度。盡管近年投資過熱,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基本上都在25%以上,但它要通過生產的產品(理論上就是GDP)才能對稅收作出貢獻,而它本身并不是增值稅的課稅對象,也就不能直接帶來稅收的高速增長。生產型增值稅確實使企業稅負偏高,但它們不會因為投資太多而使稅負變得更重。

  總而言之,稅收能夠比GDP更快地增長,不是因為我們的稅負在加重,也不是因為一些“超常規”的收入。這幾個百分點是由“常規”的因素帶來,那就是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這使稅基擴大,在稅率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卻帶來稅收的高速增長。對于守法的納稅者來說,稅負并沒有加重。

  換個角度看,我們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維持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不一定要靠提高稅率,加強征管可能更有效;提高了征管能力,財稅部門就不必太過擔憂稅率的降低,可以放手改革,采取一些減少稅負的措施,比如,將生產型增值稅轉變為消費型增值稅、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現在稅收連續高增長,也許正是稅制改革的良好前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1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