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勇:補貼中石化100億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10:56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傅勇 今年以來,中石化這個石油行業的龍頭老大被財務惡化搞得焦頭爛額,而隨著中央財政年底一筆100億元巨額補償打入中石化的賬戶,它的財務報表將立刻“漂亮”起來。12月28日,中石化及其下屬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確認了各自分得的份額。
國內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的“倒掛”使得實施補貼的理由顯得字正腔圓。目前,中國的原油價格已經和國際接軌,而成品油價格還是由政府管制,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價幅度則遠遠不及國際原油價格飆升的速度。中石化在為宏觀經濟穩定和居民福利做出犧牲的同時,理應受到獎賞。 然而,這100億元到底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呢?中國石化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其煉油業務的經營虧損為79.26億元。不過,同時擁有原油開采等上游業務的中國石化的利潤仍在大幅增長。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5769.9億元,在消化煉油業務虧損之后,凈利潤為264.76億元。 顯而易見,中石化仍然保持著高利潤。大家都清楚的是,這些利潤并不是來自優質的管理服務或者是獨具匠心的創新,而是來源于其壟斷地位。壟斷導致消費者承擔更多的支出并造成整個社會的無謂福利損失;其實,在西方國家2005年普遍對石油部門開征暴利稅的背景下,讓中石化以其一部分的壟斷利潤彌補這些福利損失同樣也是合情合理的。 進一步看,即便應該對石化行業給予一定的補貼,但是補貼額度應該有公開透明的標準。雖然中石化各公司所獲補償份額是依據公司原油加工總量比例,因而瓜分蛋糕尚且顯得公正,但是這100億元總額是如何確定的卻不得而知。從這個整齊的數字看,顯然不是嚴格按照油品價格倒掛計算出來的,因而顯得十分隨意。我們知道,每年幾百億的農民減負我們足足等待了幾十年之久,而在惠及廣大民生的角落,財政似乎更應該出手闊綽才對。 在現行的石油體制下,有很多問題讓人感到總是在霧里看花,鬧不清楚;既便補貼有些許合理成分,但是仍讓人覺得不踏實。 在筆者看來,根子上的原因與其說是石油定價體制不合理,還不如說是行政壟斷的弊病。因為,定價體制只是壟斷的結果,并且只是其眾多不良后果中的一個。關鍵之處是,如果石油部門以國家戰略部門自居保持其壟斷地位,它們所承擔的那些“戰略意義”足以為其效率低下找到諸多借口,而當這些復雜的多個任務攪和在一起時,將很難單單從效益角度來考查管理者和員工的績效。這使得問題的焦點再次集中于如何在壟斷領域嵌入市場機制。 現代公司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也就是說,所有者并不能完全監督管理者,因而后者就有偷懶的動機,這當然會影響公司的績效。另一方面,所有者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公司經營的結果,所以,只要將管理者的報酬和公司效益掛鉤,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證其恪盡職守。 然而,上述機制奏效的前提是政策性負擔的剝離。在現有體制下,石油企業負擔著戰略作用和政策性職能,因此,導致其業績下降的原因就可能五花八門,對它們加以量化區分幾乎不可能。那么,能把其中多少責任歸咎于現任管理者呢?顯然,這時把盈虧多少作為獎懲依據缺乏必要的說服力,也有欠公平,這也同時表明,石油部門的改革其實是一個相當系統的工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