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限制價格無法從根本上杜絕醫院亂檢查亂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0日 09:08 中國經濟時報 | |||||||||
■汪曉波 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近日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從嚴核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配置的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按照“彌補合理成本、不贏利”的原則進行制定和調整。消息一出來,立刻就有醫院負責人叫苦:如此規定,醫院購置醫療設備的成本也收不回來了。
有關部門此舉,自然有其理由。正如發改委官員所稱,目前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收費標準偏高,部分醫療機構在利益驅動下,盲目購進大型醫用設備,亂檢查、亂收費等現象比較嚴重,不僅加重了患者醫療費用負擔,而且浪費了醫療資源。 毫無疑問,此舉必是得民心的工程。在百姓看病貴的背景下,每一項善意的公共衛生政策都很容易贏得掌聲。而由于文件直接指向醫院的不合理利益,有人出來叫苦,也不會令人奇怪。 不過,文件在理論上好,不等于在操作上必然到位,不等于必然取得預期效果。各地調整有關項目價格后,能否真正抵制醫院購買大型醫用設備的盲目性,能否有效降低患者費用負擔,我依然心存憂慮。 醫院購置大型設備,本來是極正常的事。設備是醫療機構的生產資料,一所醫院有什么樣的水準,跟其硬件配備不無關系。但問題在于,許多醫院不管醫療資源是否浪費盲目購置,不管病人有沒有需要隨意檢查,而這些都緣于利益的誘惑。在這樣的背景條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情況下,即便檢查費用有所下降,即便從醫院整體角度看收入下降,甚至檢查本身虧損,但如果類似回扣等潛規則依舊大行其道,相關人士還是有動力去做這樣的事情,并且名義堂皇。這樣的現實,顯然不是發改委和衛生部的這個文件所能改變的。 根據文件精神,相關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項目的成本將被測算出來,并委托行業協會或中介組織公布社會平均成本。且不談發布出的平均成本是否能夠實現醫院“不贏利”的原則,單在操作上,醫院就很容易規避其中的損失。有業內人士介紹,僅一根一次性醫用管換成消毒多次用的醫用管,價格就會下來不少。在限價的條件下,醫院方面容易通過犧牲些質量的方法來減少損失。 如果地方規定的價格仍能保證醫院略有贏利的話,獲利沖動會驅使醫院采取“薄利多銷”的方式。當下,沒有任何強力措施能夠使亂開方、亂檢查者受到懲罰,而“內部人自查”的醫療鑒定機構同樣備受詬病——人們有理由擔憂,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醫院變相的強行檢查將繼續出現。 因此,單單限制價格的制度,無法從根本上杜絕亂檢查的亂相。而更有效的方式,則在于檢查的費用與醫生的收入脫鉤——這樣的追問,回歸到醫療體制層面變革的系統中來。換句話說,在到處是窟窿的系統中,彌補其中一處,很難完整實現政策制訂者的良好意圖。民眾惟有依賴于有關部門更深入的研究和努力,推動醫療體制的進一步變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