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2006危與機:美國懸念與中國速度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0日 02:31 第一財經日報

  美國經濟是否會像格林斯潘警告的那樣“停滯或更糟糕”?

  中國內需擴大得越快,遭受的沖擊越小;金融改革速度越快,中國越有可能化害為利——假如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則全球資本需要扶持另外的強大的金融市場,中國頗有希望

  本報評論員 張庭賓

  如果說2005年全球經濟的最大問號在中國,那么2006年最大懸念則在美國。

  2005年前,國際金融界一輪又一輪地猜想——人民幣匯率怎樣改革?結果,答案之聰明使那些下注中國出錯招的“熱錢”黯然而退。

  2006的新年鐘聲敲響之際,一個更大的問號正提向美國:當1月31日,美國金融史上最棒的掌權者——格林斯潘退休后,他在最后一年任期中再三警告的“停滯甚至更糟糕的境地”會不會真的降臨美國?

  格林斯潘身后的巨大空白

  1987年8月,在保羅·沃爾克卸任之時,

原油價格漲到每桶22美元,較一個月前翻了一番,1987年10月19日,繼任者格林斯潘便撞上了“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一天就跌去了22.6%。他鎮定地打開了美國貨幣的“水龍頭”,短短幾個月內,人們挽回了所有的損失——這也成為格氏神話的起點。

  伯南克能夠指望幸免于類似的市場考驗嗎?美聯儲主席——這個要與市場非理性繁榮或衰退作戰的人,顯然不能對市場不向其挑釁和進攻心存僥幸。

  結果將取決于力量和籌碼:一是伯南克是否比格林斯潘更善于駕馭對手——市場;二是格林斯潘留下的遺產是否比他當年接手的更麻煩。

  無可否認,輕松地被各界接受為新的美聯儲主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伯南克做到了。他在11月中旬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上,首次為美聯儲設立一個明確、公開的通脹率目標。但這不是格林斯潘的風格,格老曾自嘲:“如果我說了一些東西而你們又完全明白它的含義,那么我可能犯了錯。”

  在格林斯潘眼中,世界總是在變的,他更醉心于自己定制的各種統計數據上,他能夠穿透其間復雜的關系來掌握經濟的真相。因此,1996年9月,當12家美聯儲分行中有8家要求提高利率時,他斷言政府的生產率數據是錯的,并拒絕加息。事后證明,這一決定給了新經濟以很大支持,美國迎來史上最長時期的經濟繁榮、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的夢幻組合。

  格林斯潘的身后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白,當然,要求伯南克如同退休時的格老一樣智慧和老到,那也是不公平的。而接下的問題是,格老的遺產到底有多麻煩?

  美國的經濟調整是否遲早要來?

  2005年8月,曾預言亞洲金融危機的克魯格曼撰文,批評格氏2001年對于減稅的關鍵支持。而美國的財政赤字也在2005財年達到3816億美元,占到GDP的2.7%。

  早在這個批評的5個月前,在參議院聽證會上,79歲的老人格林斯潘就已坦承支持減稅措施是錯誤的。

  格氏當年決定的背景是,在克林頓執政的最后3年,美國連續出現了財政盈余,最后一年即2000年,財政盈余高達2370億美元。但其后美國遇到的一系列麻煩——2001年的新經濟泡沫破滅、“9·11”恐怖襲擊及反恐戰爭、2003年

伊拉克戰爭,格林斯潘不可能全部預見到。

  也許,格林斯潘真正需要負責的是——他使美國繁榮了太長的時間,這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相信,為未來儲蓄是沒有必要的,消費、再消費成為潮流,而居民儲蓄率由1975年的14%下降到2004年底的0.9%。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2005財年這個數字將達到7006億美元,約占GDP的4.96%。

  繁榮的背后,是1998年以來,美國M2增長速度連續六年高于GDP平減指數的增長速度,即存在美元的超額供給。其后果是引起全球此起彼伏的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房地產、石油、銅等大宗商品迭創歷史新高。

  但歐元的誕生挑戰了美國的貨幣霸權,特別是2002~2004年,美元兌歐元連續兩年大幅貶值,嚴重動搖了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這使美國傳統平衡財政、貿易雙赤字的方法——增發貨幣、美元貶值、出售美元債券走到了盡頭。

  誠如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所言,美國不得不盡力贏得海外資本流入美國金融市場,以達成“針尖上的平衡”。過去的一年中,格林斯潘也至少3次警告美國的金融市場隱患,分別針對財政赤字擴大、對沖基金風險和房地產泡沫。

  為了能在對抗歐元的情況下維持資本項目順差,2005年初,美國實施了《本土投資法》,將美國企業海外投資所得稅率降低了75%;美聯儲連續13次提高利率,從1%提高到4.25%。這支撐了美元對歐元的強勢,但過去一年,美元對黃金卻已跌去17.8%。

  此刻,伯南克接任后的第一個選擇就是,是繼續溫和小幅加息還是停止加息?前者將使美國的房地產泡沫軟著陸,遏制過度消費,保持美元堅挺,更長時間地維持美國財政平衡,從而為美國自身改革贏得時間。后者則維持非理性繁榮,但調整來得更晚,代價也可能更大。

  繼續加息或許是民主黨、美聯儲乃至伯南克本人所愿意看到的,如果格林斯潘仍然在位,他也會堅持繼續加息,但這未必是布什政府和共和黨所樂見的。

  格老在9月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歷史不會賦予所有事件以圓滿結局。”但問題是,這個不圓滿會發生在兩年之內還是兩年之后呢?而假如“市場獅子”突然發現,美聯儲的馴獅人比以前弱小了很多,而自己比以前強大得多,它會不會提前撲上來?

  美國問題外部解決與導火索

  是美國解決美國問題的時候了。

  繼續小幅加息,美國給房地產和金融市場降溫只是序幕。接下來,在個人層面,美國人需要改變過度消費的習慣,他們還需適應趨緊的信用貸款,社會福利待遇的減少等等;在企業和市場層面,避免墮入貿易保護主義陷阱,進一步通過全球化、信息化提高效率;在國家層面上,改變或矯正單極霸權世界的政治思路,盡量彌合國際社會國家間、種族間的沖突,從伊拉克撤軍,降低軍費開支……

  如果美國人能夠立刻采取措施,那將是全球的福祉。但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凍一丈亦非一日之功。怕的是美國因畏懼自我手術之痛而“飲鴆止渴”,對內部的問題繼續尋找外部解決——也即美國生病別國吃藥。

  一種可能的風險是,美國威逼人民幣大幅升值。最典型如2005年4月上旬美國參議院通過的“匯率報復案”,該案要求中國在6個月內允許人民幣大幅升值,否則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27.5%的懲罰性關稅,盡管人民幣已經在7月21日升值2%,但這個陰云迄今仍然沉甸甸地壓在中國的頭頂。

  如果美國2006年強征中國懲罰性關稅,那么他們很可能會引爆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因為中國可以絕地反擊——先行大幅提高中國商品的對美出口關稅。如此一來,近年來中國廉價商品為美國低通脹的貢獻將“反噬”美國,美國通脹率將會大幅提升,并進一步引發房地產泡沫的幻滅。同時,中美貿易戰將極大地打擊世界經濟的信心。

  另外一種更須警惕的危險是,伊朗核設施被襲引發的新一輪石油危機。過去兩年有證據表明,高油價對歐元的沖擊大于美元,這會對一些美國政治家形成誘惑。盡管美國不愿因襲擊伊朗的核設施而在中東陷得更深,但不能排除它默許以色列出手。

  如果中東問題復雜化引發新一輪的油價上漲,那么高盛每桶100美元的高油價預言說不定會變成真的,高油價將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成為另一根導火索。

  中國改革與美國調整競賽速度

  不可否認,美國的問題的確是世界的問題、中國的問題。

  目前中國對美的外貿依存度約為15%,2005年上半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491.1億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177.5億美元,對上半年GDP的增長貢獻度為25%。美國經濟“停滯或更糟糕的境地”將減少對中國的進口,盡管廉價商品的消費收縮會小于高檔商品。

  更何況2006年的中國自身經濟也面臨挑戰。中國的財政收入增幅連續多年高于GDP增幅;商業銀行改革和

人民幣匯率改革成本多由微觀經濟承受;而金融資本市場對于企業的輸血一直不暢,融資成本日高;加上能源原材料價格高漲、國內的重復建設等原因,企業盈利能力在2005年已明顯下滑。

  擴大內需已成中國當務之急。最迫切的是激活金融體系向世界工廠“回血”,加速商業銀行上市,提高銀行運營效率,降低企業貸款成本;而這又取決于A股市場股改速度,A股迅速恢復再融資也有利于擴大直接融資。但難題是,如何同時完成股改、新老劃斷平穩過渡、新G股的健康成長三個目標?其中關鍵點是新G股上市能夠真正市場化,新交易規則能否贏得社會公信。

  擴大國內需求,從宏觀管理層面看,急需政府轉變職能,削減開支,提高效率,將財政收入主要轉向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等社會公眾開支上,從而降低民眾的未來憂患,提振居民消費信心。

  這是一場賽跑,比的是中國的改革速度和美國經濟調整誰更快,中國內需擴大得越快,遭受的沖擊越小;金融改革速度越快,中國越有可能化害為利——假如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則全球資本需要扶持另外的強大的金融市場,中國頗有希望。

  危險與機遇并存。2006年,美國懸念之下中國改革仍需沖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廣州)
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