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齡高低之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14:15 新世紀周刊 | |||||||||
本刊記者/程豐余 失業和養老,構成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內在鉗制關系。如何找到延遲退休與解決就業之間的最佳結合點,緩解這兩股力量對中國社會穩定所產生的震蕩,還是一個尚待論證的問題
中國退休年齡幾十年來未有變 化,男職工60歲,女職工又分干部和工人,干部是55歲,工人是50歲,這與中國當前人口壽命及老齡化的形勢相比明顯偏低。勞動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焦凱平明確表示,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確實存在問題,改革的呼聲很高。 但是,剛剛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對這個問題沒有做出規定,主要還是考慮目前對退休年齡進行改革的時機還不成熟。 “白色浪潮”帶來的沖擊 上世紀50年代初建立起來的中國企業職工退休制度,雖經1958年和1978年兩次修改,但都是將原來規定的退休年齡作為一個合理的事實來接受和認定,沒有對此提出任何的異議。1999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 直到2004年9月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胡曉義透露,正在考慮延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于是,延遲退休這個話題平地間風生水起。 上個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男性為40歲,女性為42.3歲。50年后,中國人口在60歲時的預期平均余命為16年。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據此認為:我們養上一代只要十年,而下一代養我們要二三十年,原來的退休年限顯然已經不適合目前的人均壽命。 而按照國際慣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的社會被稱為老齡社會或老年型人口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為0.88億,已經達到總人口比例的7%。 “雖然中國實施了世界上最為嚴厲的生育政策,21世紀生育率總和也穩定在聯合國預測的1.90,但人口老化速度還是比其他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快很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認為。 而這種特殊人口政策導致的老齡化,與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歐等國的老齡化是在工業化完成以后漸進出現的,其漫長的過渡時期使社會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財富來應對老齡化問題。 相比之下,中國的老齡化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提前到來了,社會財富積累不夠,首先面臨考驗的是養老金支付系統。胡曉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時考慮延長職工退休年齡的目的之一,就是減輕“白色浪潮”對社會養老的壓力。 年齡高低制約養老金 退休年齡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界定,多數國家把退休年齡規定在60歲至65歲之間,以順應人口壽命延長和人口老化的發生和發展。近年來各國的改革,均有提高退休年齡的普遍傾向。因為要想解決日趨嚴重的養老金壓力,這一方法可以在減少養老金領取年限的同時增加養老金積累的年限,并且不需要對養老保障體制做大的修正。 1935年美國制定的社會保障法案規定,65歲是正規的退休年齡。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簽署社會保障法修正案,把正規的退休年齡自65歲逐漸提高到67歲。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5歲,80年代提高到男性60歲,女性56歲。90年代初,日本的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逐漸把退休年齡提高到男性65歲、女性60歲。 中國從1993年開始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金籌集方式。資金流程是:為每一個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建立個人賬戶,企業職工在領取工資后向社會保障基金繳付社會保障款,這筆錢連同企業繳付的社會保障款都進入職工的個人賬戶。 但此前的計劃經濟時代,職工的養老保險是由單位和國家包干,沒有安排個人賬戶和相應的資金積累。很多老職工新建的個人賬戶中的資金很少,已退休職工的個人賬戶則完全是空的。因此很多地方政府挪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的資金,支付退休人員養老金。 2004年4月,由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完成的《銀發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指出,中國正用當前工人的稅錢養活當前的退休人員——這是一種拆東墻、補西墻的“空賬運行”方式。“因此,延遲退休,對養老金制度的自我平衡是有好處的。”鄭功成如是說。 長城金融研究所所長徐滇慶及三位學者曾在2001年就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金盈余的影響做了測算。假設2010~2015年間女工的退休年齡逐步提高5歲。男女工人的退休年齡都在2020~2025年間再提高5歲,也就是說,如果所有工人的退休年齡在2020年都提高到65歲,養老金體系將保持盈余。 但經濟研究的模型是以假設為前提的,在社會總勞動人口一定的情況下,提高退休年齡只能以減少其他勞動力的就業為代價。 就業問題凸顯 那些已經或正在考慮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國家和地區,除了緩解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外,還有解決勞動力緊缺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目的。但在中國,反映在就業問題上恰好相反。 隨著高校擴招生畢業高峰的來臨和原本就存在的隱性失業,再加上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工走向城市,造成城市勞動力市場的相對過剩。不少地區為了給年輕人騰出崗位,甚至采取了內部退養,讓員工提前退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延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必定會加劇勞動力供過于求的矛盾。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張車偉副所長指出,目前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超過1.1億人,每年大約有300萬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3%。但中國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只有1000萬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齡,就占去機會的30%。這個比例相當驚人。 中國目前最大的競爭優勢仍然是勞動力資源的優勢,這一優勢主要體現在年輕勞動力數量龐大上。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當務之急仍然是解決年輕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根據相關部門預測,未來20年間,中國在克服現有失業人口和下崗人口就業問題的基礎上,還要為新增加的1.2億人口進一步創造就業機會。 如果大量的年輕勞動力無法找到工作,不僅意味著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也意味著今后養老金積累的困難,其結果是當年輕的勞動力人口進入老年后,其養老問題將會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失業和養老,構成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內在鉗制關系。如何找到延遲退休與解決就業之間的最佳結合點,緩解這兩股力量對中國社會穩定所產生的震蕩,還是一個尚待論證的問題。 中國延長退休年齡是必須的,但不可能在近期內實行。依靠多次漸進的調整,比一步到位要合理,有利于社會穩定。鄭功成認為,這將是一個漫長的商榷和論證過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