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浮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14:10 新世紀周刊 | |||||||||
GDP這一產生于西方經濟學的指標,由于其能準確反映一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因此被國人迅速認可并取代了我們在計劃經濟時代使用的經濟指標GNP。不過,自從引入了這一指標,國人也迅速時髦起來,言必稱增加GDP多少多少,似乎只要這一指標搞上去,就天下太平了。雖然,我們的政府為了剔除這一指標中的水分,先后用各種方法對其進行修正,但近幾年的中國GDP仍然是堅挺無比。
如果說連續三年保持9%以上的GDP增長率已經能夠讓世界感受中國奇跡的話,那么日前首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布的2004年16.8%的GDP增長率就更令人咋舌。這意味著中國一直在低估自己的經濟規模,也意味中國的投資規模尚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外債規模更加安全,更沒有必要為人民幣堅挺感到不安。 至于數字上為什么出現如此大的變化,官方的說法是93%的修改出現在服務業。而服務業又是最能吸引就業的行業,于是有經濟學家認為,這有利于實現更廣泛的就業,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利好”。 在此次經濟普查的數據公布之前,外電曾經這樣評價中國的經濟:“中國的經濟就像一架在空中飛行的飛機,所有儀表盤都在顯示飛機有故障,而事實卻是飛機仍在平穩地飛行。” 造成這樣一種局面,有人說是中國人一貫低調的作風,也有人說是中國的統計數字不準確。對于前者而言,出發點可以理解,但好心卻辦壞事;至于后者,性質卻是相當嚴重的,在我們對數字越來越依賴的今天,統計數字的不準確,其結果無疑是災難性的。 而巧合的是,此次數字的修復主要在服務行業,一個和我們老百姓關系最緊密的領域。在這里有物價、就業、收入差別、生活指數等等或宏觀、或專業的經濟指標,而在這一領域出現如此大幅的修改,也使我們擔心以前依據那些不準確數據做出的決策,會不會影響人們今后的生活,畢竟經濟的變化是有滯后性的。更何況人們的收入水平,并沒有實現像GDP一樣的增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