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經濟學家的精英思維可能造成更多國資被賤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08:58 中國經濟時報

  “不爭論”的結果是許多改革缺乏民意基礎,政府官員不習慣于面向公眾,說明事情的真相。由于公眾不了解改革的方向和具體措施,知情權受到損害,所以,他們在表面上迎合執政者的改革舉措,在暗地里卻采取各種方式消極對抗。

  在經濟學中,處理個人的財產和處理國家的財產是完全不同的。處理個人的財產可以追求主觀偏好,而處理國家的財產則必須民主決策。經過文藝復興洗禮的西方經濟學家在
內心深處普遍存在著民主意識,不論他們堅持怎樣的觀點,秉承怎樣的經濟學說,在建構邏輯假定的時候,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意識到,面對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問題,決策的民主化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奉行權威主義,或者打著新自由主義的旗幟,奉行專制主義,在經濟決策中排斥民眾的意見,那么到頭來,必然會出現類似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這樣的結局。經濟學家在討論龐大的國有資產未來去向問題時,就好像在談論自己口袋中的工資一樣。這種極端的精英主義思維方式,可能會造成越來越多的國有資產被賤賣。

  ■喬新生

  當下正熱的“賤賣國有商業銀行”爭論,源于國有商業銀行在海外的上市舉動。2005年10月27日,建設銀行在香港

證券交易所籌集到92億美元的資金,在首次公開發行前,建設銀行股份賣給外國投資者的價格為賬面價格的1.2倍,但此后建設銀行股價不斷攀升,寫作此稿時建設銀行在海外的
股票
價格已經上升為賬面價格的2.7倍。這就是說,外國投資者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股票交易機構可以將自己手中所持有的國有商業銀行的股票價格翻一番。

  從結果來看,這當然是一種非常不合算的買賣。正因為如此,國內學術界和普通老百姓發出了國有商業銀行被賤賣的聲音,認為應當有人對此承擔責任。很顯然,關于國有商業銀行被賤賣的指控并非空穴來風。不客氣地說,之所以在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中出現如此多的批評聲音,是因為我國改革出現了“一手軟、一手硬”的現象。中國20多年的改革,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放權的改革。在金融領域也是如此。由于權力的下放,少數控制國有商業銀行的國有控股公司決定著商業銀行未來的命運。無論是改革的路徑選擇,還是合作伙伴的選擇,都由商業銀行的控股公司暗箱操作。雖然在公司內部存在著決策的程序規范,但是考慮到,他們控制的是全中國人民的金融資產,所以,無論他們內部決策如何民主,都難以從根本上消除公眾的顧慮。道理很簡單,如果國有商業銀行的控股公司決策者對外賣出一個好價錢,老百姓認為理所應當;如果國有商業銀行的控股公司決策者對外投資失敗,或者選擇合作伙伴不當,老百姓自然有理由斥責他們。即使在民主國家,跨國公司的決策者同樣會面對這樣的窘境。只不過相對于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來說,跨國公司的股東再多,仍然達不到10多億人口。而在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從理論上來說擁有10多億投資者。這就使得中國商業銀行的決策者必須謹慎從事,不能有絲毫的懈怠,不能有絲毫的閃失。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要想走出“不爭論”的怪圈,必須在體制改革上作文章,必須增加改革的透明度,增加整個社會的透明度。很不幸的是,由于邁向民主的體制改革相對滯后,經濟改革正陷入可怕的下沉螺旋:改革越是深入,反對之聲就越大;反對之聲越大,不爭論的規定就越多;不爭論的規定越多,民眾的情緒就越激動;民眾的情緒越激動,對改革的抗拒就來厲害;改革遭遇的阻力越大,改革的成本就越高;改革的成本越高,改革者尋求外部力量的動機就越明顯;尋求外部改革動力越大,國內的民族反對情緒就越高漲……

  中國的改革似乎在這個奇怪的歷史螺旋中不能自拔。事實上,中國的改革是以廣泛的“真理標準討論”為發端,但在改革過程中,為了提高決策效率,執政者提出了“不爭論”的命題,而“不爭論”的結果則是許多改革缺乏民意基礎,政府官員不習慣于面向公眾,說明事情的真相。由于公眾不了解改革的方向和具體措施,知情權受到損害,所以,他們在表面上迎合執政者的改革舉措,在暗地里卻采取各種方式消極對抗。

  關于國有商業銀行是否被賤賣的討論,恰恰證明了這一點。不少經濟學家從經濟的角度闡明了國有商業銀行尋求跨國公司作為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他們發表不少文章,連篇累牘地論述引進外資改造商業銀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現在看來,這樣做就像愚蠢的外科醫生一樣,將皮膚外面的箭桿鋸斷,可是,并沒有拔掉皮膚里面的箭頭。老百姓面對蒸發不見的國有資產,痛心疾首,而經濟學家還在喋喋不休,認為只有引進外來投資者,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重建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信心;只有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者,中國的商業銀行才能走出困境。

  換句話說,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家希望通過加快經濟改革來解決商業銀行中存在的問題,而普通民眾關心的則是,為什么國有商業銀行的控股公司擅自做主,將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低價賤賣。普通老百姓質疑的是國有商業銀行股權改革程序的合法性,而經濟學家則把論爭的焦點放在國有商業銀行是不是應該對外出售股權的問題上。這種對問題認識上的錯位,決定了經濟學家的解答不可能令普通老百姓滿意。要想真正消除普通民眾的顧慮,必須滿足他們的知情權,必須加快民主政治的體制改革,讓他們參與到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當中。至少在目前,處理涉及到數百億國有資產的決策問題,必須提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決定。如果允許國有商業銀行的控股公司內部操作,將國有商業銀行的部分股權轉賣給外國投資者,那么,誰能保證這樣的交易不會損害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呢﹖

  

中國經濟改革進行到現在,如果民主政治改革不盡快跟上,那么,問題將會越來越多。不論國有資產對外交易出現怎樣的結果,普通老百姓都會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在情緒化的背后,是普通老百姓被邊緣化的憤怒和無奈。

  從當前的爭論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學家普遍存在著學術價值判斷的缺陷。他們不知道在經濟學中,處理個人的財產和處理國家的財產是完全不同的。處理個人的財產可以追求主觀偏好,而處理國家的財產則必須民主決策。經過文藝復興洗禮的西方經濟學家在內心深處普遍存在著民主意識,不論他們堅持怎樣的觀點,秉承怎樣的經濟學說,在建構邏輯假定的時候,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意識到,面對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問題,決策的民主化是最基本的要求。西方國家的執政者在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中,不管他們內心深處多么地不情愿,他們一定會到議會里反復說服來自社會各階層的議員,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經過國會議員同意,他們的改革雖然可能會取得實際效果,但是他們必然會失去選票,失去執政的資格。

  如果奉行權威主義,或者打著新自由主義的旗幟,奉行專制主義,在經濟決策中排斥民眾的意見,那么到頭來,必然會出現類似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這樣的結局。目前中國經濟學家在討論龐大的國有資產未來去向問題時,就好像在談論自己口袋中的工資一樣。這種極端的精英主義思維方式,可能會造成越來越多的國有資產被賤賣。

  溫家寶總理在接受法國《費加羅報》記者采訪時說,沒有政治體制改革作保障,經濟體制改革就不可能最終取得成功。我們要根據中國的實際,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尊重和保障人權,使人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主權利,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關于國有商業銀行是否被賤賣的討論,其實就是人民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外部表現。倘若有那么一天,人民選舉的人大代表能夠在最高權力機關就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并且就政府主管部門或者國有控股公司提出的改革方案發表具體的意見,那么,國有商業銀行是否被賤賣的問題或許還會存在,但是,有關討論將會極大地促進中國金融體制改革。

  民主的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需要,而且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表現。要想走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螺旋,必須大力發展政治文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