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構架央企艦隊關乎經濟改革大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03:0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董少鵬 日前在京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傳出消息:未來幾年內,經過進一步調整和重組,央企家數將再次縮減,由目前的169家縮減至80—100家。但進一步改組后,央企集團的主業將更突出,結構更合理,國際競爭力更強———這是值得期待的亮麗目標。
始于1992年的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多個回合。1997年前后,逐步形成“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性改革思路,同時,明確提出“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為推行混合所有制打開了創新空間。 但是,因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盡完善、管理機構不夠健全,對于國有資產流通如何確定標準、如何遵循程序、如何秉持公正,都存在較大爭議。這直接阻礙了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2002年,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旗幟鮮明地宣示了意識形態上的重大飛躍。 2003年4月,根據十六大精神,適應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成立了國務院國資委,各省級國資委隨之建立。新的國資委體制建立之后,加速落實“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等部署。首要步驟即是梳理中央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企業數目,當時確定為196家。到今年末,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已減少到169家。 央企數量減少,一是由于國有資本退出了一些競爭性領域,二是部分央企實行了兼并重組。通過退出和重組,增強了國有資本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力量,強化了其引導、控制作用。 筆者以為,目前央企的數量仍顯得太多。在鼓勵央企聯合重組的同時,積極發揮資產經營公司促進資本流動、吸引戰略投資者方面的作用,推進中央企業特別是一般性競爭行業中央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將是集聚優勢資產,壯大央企實力的必要途徑。同時,資產經營公司也要在托管困難企業、處置不良資產方面發揮作用,實現困難企業退出市場。 究竟要保留多少家央企,最終應由市場來決定。如果央企不能適應市場競爭形勢,連年虧損,那不如關掉。但是,我們對于國有控股企業的認識不能僅限于此,市場選擇和市場標準不等于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全部。國有資本在關鍵領域、關鍵產業的主導地位,該加強的必須加強,即使經營效益一時沒有那么理想,也要堅持。 比如,對于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就有學者建議,可以把國有股更多地讓與外資,國家股東持有1股“金股”即可。如果照這樣的建議去做,在目前的國情下,最終后果將是國有資本對公司完全失去控制(參見本欄2005年9月30日《謹防金股制度迷惑改革方向》)。金融安全關系到一國的全球戰略利益,關系到一國的主權,并非可以隨意搞“金股”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尤其要審慎地對待國有資本在戰略資源、戰略領域的進退,不可一味地追求市場化。在這些戰略領域保持必要的控股地位,是改革所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不可有須臾疏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